人民网 >> 理论 >>
缩小收入差距:怎么办?
2013年02月25日11:15   来源:红旗文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按: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缩小收入差距问题,国人高度关注。本期笔谈发表三篇文章,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

初次分配公平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石

◎ 胡书东

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是由初次分配状况决定的,再分配只能起到修补作用,特别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很难根本上改变初次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那么,怎么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如何推进初次分配领域的体制改革?

1.加快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缩小个人禀赋差异,实现起点公平。提高每个人的素质,缩小个人禀赋差异是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最为重要的努力方向。应该借鉴最低工资制度的做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司法、公共安全等每一个领域都要分门别类,分别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定期调整。发达地区和城市可以在全国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执行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财力状况的更高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中央政府重点帮助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尽快达标。

发展针对未成年人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保持和提高社会阶层流动性,永葆社会活力尤为重要。这是最为重大的扶贫工程、民生工程。从经济社会事业全局和长远角度发展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事业,大胆按照东部地区的先进标准超前推进,把缩小中小学教育文化和健康差距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进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战略举措强力推进。只要这些基本公共服务能实现均等化,保证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也能方便地享受到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能够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那么,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就能在个人禀赋上缩小与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差异,从而在收入分配上改变贫穷的代际循环,增加社会阶层流动性。

目前农村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府投入依然不够充足,对教育部门的管理不够规范有效,学生家长实际教育费用支出仍然很大。我国是个富有尊师重教、崇尚知识传统的国家,历代对教育事业都坚持有教无类的指导思想,政府尽可能为全体人民包括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低廉、便捷的教育服务。高等教育也不能不顾国情盲目模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做法,大大增加居民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需要政府投入兜底的,政府应该切实负起责任来,而不是盲目实行市场化、产业化,把责任推给居民家庭。

2.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有力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规范隐性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消除个人禀赋和财产差异以外的因素引发的收入分配差距,解决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问题。消除非法收入,确保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要求党和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真正做到管住、管好自己人。这是目前阶段最易见效、又最易缓和社会对收入分配不公不满情绪的做法。加快和深化党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设置机构,规范党政职能,改善党政治理,认真履行职责,改变权责不对等、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的状况。严肃纲纪,开展有效的反腐败斗争,确保执政队伍清正廉洁,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基本的执政能力。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规范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我们需要用铁的纪律保持党的纯洁性,大幅度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党化解包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内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执政能力。

同时,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目前存在的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能市场化的环节必须市场化,不能市场化的,政府监管一定要到位,工资标准、人员配备、成本核算、产品和服务价格、利润分配等都要在政府严密监控下制订实施。打破行政垄断并不必然意味着要拆分现有大型国有企业,相当一部分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和市场公平竞争,降低行业准入标准,消除行业准入障碍,就能达到目的。

3.统一城乡户籍和社会管理制度,依靠城镇化优化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与改革时机的把握和改革策略的运用不是很恰当关系密切。一些地方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放在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取消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户口称谓上。户籍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消除户籍背后所代表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差别,是消除不同户籍人口机会的不均等。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医疗、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中小学教育和高考按地域分配录取名额制度,以及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生活救济制度。户籍背后的真正含义正是这些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都需要政府花钱,有的还需要当地企业和单位缴纳一定费用。外来人口和劳动力不能自由入籍迁徙,真正的根源在这里。

统一城乡户籍和社会管理制度涉及不同地区的利益调整,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现在计算人均GDP指标的时候,中央已经强令各地以常住人口为标准。下一步就有必要强制各地必须把外来人口纳入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哪些人口应该纳入,各地情况不同,加上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为了限制盲目流入,稳妥起见,可以有所区别。但是,必须以稳定工作和稳定住所为标准,差异只能体现在稳定工作和稳定住所的时间及稳定性上。而且,一旦户籍迁入,就必须保证这些人能够机会均等地享受当地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特别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参加当地高考的权利。这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地区发展最重要的举措,也是最大、最有效的“以城带乡”、“对口支援”和财政转移支付。

(作者:贵州省国资委党委委员、总经济师)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红旗文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