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杨 柳
2013年02月04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三里堤村的互助幸福院。 |
临近春节,外出务工的中青年人纷纷回乡,农村留守老人重温天伦。但平日里,这些老人谁来照顾?我国农村目前的空心化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一个巨大挑战。
至2011年末,我国农村老人空巢率已达到38.3%,上升速度快过城市。但农村不比城市,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又偏低,专业的养老机构和照料人员,对农村来说长时间内仍会是稀缺品。因此,农村需要一个当前财政和农民都负担得起、又有成长空间的社会化养老方案。
即日起,本版推出《农村养老 路在何方》系列报道,探讨农村养老渐进式改进的可能性,敬请关注。
——编 者
首期聚焦: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正在逐步推行。这是介于专业化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一种方式,也兼顾了家庭、集体和政府之间的责任。近日,本报记者前往肥乡,观察这种农村养老解决方案是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幸福院里,老人过得怎样?
年轻点的照顾年长点的,得了急病能及时救治
1月下旬,河北还是冬意袭人。记者走进肥乡县前屯村互助幸福院,这个用两间废弃教室改建的院子,正是肥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发源地。
院内有健身器材、储藏室,院外有菜园子,老人住的地方是由教室的一半隔成的小隔间,两个老人一间;教室的另一半作为公共区域,有沙发,有电视;教室隔壁是厨房和餐厅。
互助幸福院的“发明者”、前屯村党支部书记蔡清洋介绍,互助幸福院是2008年村委会筹资建成的,60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没有传染病的单身老人,只需儿女申请、本人同意,签订协议后即可免费入住。五保户和特困户由本人申请,村委会研究同意后也可免费入住。
“那段时间,村里先后3个老人死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许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病,子女不在身边,有了急病就很危险。一次有个老人晚上发病,熬到天亮才自己爬到村卫生所求助。”蔡清洋说,村两委决心建个养老院,让子女无法照顾的独居老人集中居住,只需自带被褥和米面油,其他的都不用花钱,生病了能及时通知子女和医生。“互助幸福院的突出特点是互助服务。年轻点的照顾年长点的,身体好点的照顾身体弱点的,解除了老人们急病无人管的最大隐忧。”
住在这里的张希凤老人说,有一次,92岁的张王氏半夜起来方便,不小心跌倒在地,同屋居住的姐妹赶紧把她扶到床上,又打了急救电话。因为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危险。
今年80岁的张希凤是互助幸福院的常务副院长,谁值日、谁做饭这些事全由她统筹,“像烧水、拖地这种事,腿脚不灵便的就不方便做;口味相近的,还能搭伙做饭,省不少事。”
“互助幸福院产生了很多附加效益。”蔡清洋说,“比如,解决了老人精神孤寂的问题,我们经常一起包饺子、扭秧歌、下象棋,老人们挺乐呵,还避免了与子女长期生活产生的摩擦、纠纷。”
肥乡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明刚说,互助幸福院改造利用的是农村闲置资产,符合农村经济状况;幸福院一般建在本村,既符合农村老人恋土守家的心理,也方便儿女探望。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