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原计划2011年年底要实现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互联查询,到2012年6月才初步完成,离很多人期望的能够自由查询所有房屋产权人的信息还很远,主要障碍在于,住房信息属于个人信息,没有全国层面的管理、使用信息规范,如何规制查询权限、确保个人信息安全难以解决,系统很难真正应用。
在广州“房叔”事件发生后,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一名泄露“房叔”房产信息的工作人员,被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并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尽管广州官方强调处罚不是针对举报者和爆料人,而是违规提供房产信息查询的政府工作人员,但是这一处理决定引起巨大争议,有网友在微博发出“泄露贪官房产被撤职是制度之痛”的声音。
这种通过“不正确的手段”公布信息,取得了“相对正义”的结果,在学术界也引起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认为,现有制度框架下,该处罚并不违法,却显示了相关制度的缺失。
与其谈论“对或错的行为”,不如关注“对或错的制度”。最近,有作为官员的“房叔”涉嫌贪腐被查处,也有作为普通公民的“房嫂”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个人隐私权、名誉权受到伤害,两件事的背后都是制度之痛:一是政府信息公开,特别是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缺失;一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缺失。
这种制度缺失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管理陷入无法规制的状态:一方面,涉及政府及官员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难以监督;另一方面,公民的个人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泄露严重。
黄苇町认为,公职人员房产信息公开的关键在于决策层有没有公开的决心,官员既然是公权力的化身,隐私权是相应受限的,当官就要接受群众的监督,不应该把财产当做“秘密”,财产透明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