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热点解读:北京打车难并非“死局”

长期不缓解,导致乘客打车难,司机赚钱难,政府形象受损

人民网记者  胡安琪  智春丽

2013年01月09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缓解打车难 举措未奏效
  张芳曼制图

核心阅读

记者在北京实地探访发现,乘客说打车难,司机说钱难赚,黑车猖獗泛滥,是目前最突出的三大问题(本报1月8日报道)。

有人说,打车难是个“死局”。其实,为了缓解打车难,北京近年来不乏举措和表态。可是直到现在,难题依然没得到缓解。破解打车难,是否真成“死局”?本报记者继续追踪,探寻打车难的症结和对策。

北京多方举措,试图缓解打车难

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为了缓解打车难,近年来北京市相关部门不乏举措和表态。

就在新年前夕,2012年12月28日,北京市交通部门推出了“史上最严”出租车违规行为处罚措施——规定出租车司机拒载、议价等行为将停岗1年至3年,进入“黑名单”的驾驶员不得被录用。

去年北京“7·21”暴雨后,针对舆论质疑较多的打车难及出租车多收费问题,北京市交通部门表示,将通过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司机雨天多出车、多运营,而凡是被发现趁恶劣天气多收费、拒载的将从严从重处罚。

2012年3月,北京市还提出,市民可以合乘出租车,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合乘者各付共同路段车费的60%,并可以打印多份发票。

根据交通运输部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将严惩拒载、议价等行为。随后,北京市交通部门透露,出租车拒载最高罚款为2000元。

……

凡此种种,举措不可谓不多,然而,实际落实情况怎样呢?

以处罚拒载为例,根据相关部门界定,凡是显示空车待租标志,得知乘客去向后拒绝载客,或虽未显示空车待租标志,但主动询问乘客去向,得知去向后拒绝载客等行为均属于拒载。

可是,“的哥”有招儿。“有时看到不想拉的客人,直接假装没看见开过去,不能算我拒载吧?高峰期、下雨下雪天,堵得厉害不赚钱还容易出事故,我不出来,你管不了吧?”出租车司机翟师傅说,这是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媒体上“打车难”报道不断。

举措难奏效,问题究竟出在哪?

下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