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外市场和供给方面出现的重要变化,客观上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同时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部署和新要求。其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包含人民生活指标和经济总量指标,不仅体现了更加重视提高居民收入、民生优先和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而且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目标,同时又意味着我国经济从新的起点出发迈上新的征程
我们一定要看到,眼下不仅国际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市场也正在发生重要变化。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消费一蹶不振,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美国失业率近期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其房产价格虽局部回升,但整个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走出经济困境尚面临诸多制约。尤其是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甚至会向更多成员国蔓延,并加剧银行业危机,有可能导致欧元区出现财政金融风险与经济衰退恶性循环的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艰难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预示着未来一两年难以重现强劲增长。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全球贸易环境继续恶化,外需疲软渐呈常态,保护主义纷纷抬头,经贸摩擦将此起彼伏且进入高峰期。近年来,发达国家被迫改变负债和过度消费的模式,试图通过扩大投资和促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则开始更多地转向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这边欲多出,那厢要少进,由此导致世界贸易增长的原有动力不断减弱。美国、欧盟、东盟和日本是我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其进出口低迷甚至下滑的态势将对我国未来外贸增长造成较大影响。过去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超过20%,今后几年不仅难以保持这样高的增幅,连实现10%以上的增长也会相当艰难。
从国内看,近些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直接推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在物质需求继续提高的同时,对文化、环境的需求明显增加,尤其是对洁净的水、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对一般商品需求增强的同时,对公共产品、社会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在满足消费数量的同时,对消费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较典型的是,绿色产品、保健产品和服务产品等广受欢迎,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和通信消费等增长加快,而住和行等方面的消费增长逐渐放慢,房地产和汽车的市场需求及销量随之减缓,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亦明显减弱,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日益突出。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加快,国内市场需求必将出现更多的变化。专家预测,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将释放出64万亿元的购买力,这既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一种充满变化、能不断催促产业优化升级的市场需求。
从供给方面分析,曾经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传统要素,其供求关系已发生较大变化,价格持续上升,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近年来,土地、矿产等资源供给日趋紧张,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招工难”、“用工荒”。与此同时,环境约束强化,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固体废料、汽车尾气、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环境方面的突出事件也在增多。
国内外市场和供给方面的这一系列重要变化,客观上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其中,消费需求不仅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而且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制性力量。不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就要被市场淘汰,其生产能力难免出现过剩。从这个意义上讲,能不能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能不能依据国内市场的新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新情况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许多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重要考验。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明确要求及工作重点,强调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后劲。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的要求,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并且认真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要以扩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重点,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出口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化,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跨越。前些时候,中国北车集团向巴西出口了240辆电动车组,用于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中国企业瞄准新兴经济体的市场需求,在带动国内高端产品出口的同时,也为稳定外需探寻了新路。长远地看,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外贸转型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拓展,促进文化、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等新兴服务出口。
二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投资与消费失衡,是长期困扰我国发展的难题之一。我们所说的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消费需求不足。因此,必须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在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特别是开辟新的消费增长点等方面下功夫。曾经有过的“家电热”,继而出现的“汽车热”和“购房热”,对经济增长都起到过明显的拉动作用,只是它们的热度眼下都在减退,迫切需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并建立可持续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今后,要以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解决差距较大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积极拓展新型领域,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今年前11个月,阿里巴巴公司旗下“淘宝”和“天猫”的网络销售总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还创造了1天191亿元的惊人业绩。对传统百货零售业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充分表明了商业模式创新对释放消费潜力的重大带动作用。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热点消费,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工业、农业、服务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因此,十分需要增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强化需求导向,努力使产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近几年外部市场不景气,内部产能严重过剩,再加上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抬高,企业先后陷入困境。然而,一些早作调整的企业却实现了逆势而上,山东的一家纺织企业去年还进入了世界500强。这充分说明,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环境越恶劣,转型升级的动力也越强,越有助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需要加强统筹规划,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需要面向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建立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值得强调的是,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们还必须努力抢占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既具有传统意义上周期性危机的特征,又更多地表现出结构性危机的特点。危机在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特别是伤害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在加快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近段时间,许多国家不仅推出宽松货币政策,而且普遍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打造具有强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结构,以此争取早日摆脱危机影响,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比如,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欧洲推出“2020战略”,日本推出“重生战略”,俄罗斯推出“创新俄罗斯—2020”,等等。目前,围绕新能源、生命科学、空间和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以新技术突破为支撑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力图占得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先机;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谋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针对上述种种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动向,我们要积极抢占制高点,就应特别重视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目前,能够延长人类寿命和医治重大疾病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以及生物农业技术等,都孕育着重大突破。生物产业不但逐渐显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迹象,不断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向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拓展,而且以30%左右的年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科学界普遍认为,生物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极大改变人类的命运,并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重大问题,进而引领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今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为临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将使得人体器官的培植和移植像生产更换机器零件一样方便,产业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生物产业发展,决胜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战略重点。如美国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每年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仅次于军事科学,他们只有一个硅谷,生物谷却有5个。我国生物技术总体上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局部领域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生物产业也初具规模,目前更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新的估量与超前布局,努力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