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党建政治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陈德铭: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陈德铭

2012年12月04日0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在全面总结我国30多年对外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世情、国情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明了方向,对于凝聚全党共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特别是近5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放型经济在逆势中实现了快速、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一)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比2007年增长55.5%和82.3%,规模达到18984亿美元和17435亿美元,出口世界排名由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进口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贸易结构持续改善,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比从31%上升至36.9%,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从44.5%上升至52.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到57.2%和28.9%,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出口得到有效控制,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大宗能源资源产品进口持续增长;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7.6%下降到2.1%,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全球排名跃升至第二位,并连续两年稳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利用外资的方式更加多元,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从2007年的26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747亿美元,增长1.8倍,跻身全球对外投资大国行列。

(二)开放型经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在国际化经营中提升产业竞争力,2010年的制造业产出占全球的比重升至19.8%,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通过引进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制度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国内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国内各领域体制改革,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1年,我国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49.8%,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外资投向欠发达地区和第三产业不断增多,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2011年,我国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合计1.6万亿元,外资企业纳税近2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大量就业,外贸领域吸纳就业超过8000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就业4500万人,成为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服务外包加快发展,为223万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

2011年,我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上升至10.4%,2007—2011年的进口增量占全球进口增量的近1/5,成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目前已谈成自贸区10个,在谈自贸区6个。对外经贸关系不断推进,利益交融格局更加深化,我国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来投资国,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力所能及的援助。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份额和投票权上升,成为20国集团重要的参与者,跻身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圈,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围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重大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明显增强,对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吸收外资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溢出效应还需进一步增强;走出去规模总体偏小,企业国际化水平还不高。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总体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下一页
(责编:万鹏、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