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学习十八大报告 贯彻十八大精神

秦刚: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2012年11月28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融入了民族精神,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要使我们的实践和理论能够不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追求。

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思想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追求团结统一、和谐相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形成了独有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源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切合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然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必然要有民族的表达方式。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小康社会”等这样一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必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成为与现代文明相承接、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基本理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必须进一步吸纳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发展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话语体系。

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吸收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形成的,反映着时代的要求,也体现着对时代挑战的回应。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应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着力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和科学引领时代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追求发展的社会主义,也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坚持和平发展,是对当今世界多样性的尊重,也是对世界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尊重。我们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又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这样的主张和做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合理走向的认识,也是对“制度冲突论”、“文明冲突论”的超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中,不同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及其价值观念的共生共存,不再被视为对立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世界充满活力的动因,是展开交流与合作、实现和谐共处的基础。随着我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相互影响日益增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赢得发展的主动和优势,有效化解各种风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要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把我国的发展置于世界的发展进步中来认识和思考,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语言、新概念、新判断,对当今世界发展提出的新问题作出更好的阐释和说明,以新的理念推动中国发展,进而影响世界。

(作者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上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