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会主题与奋斗目标
(七)大家知道,“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乃是10年前我们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同党对21世纪头20年国内外大势的战略判断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这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正是因为我们党敏锐发现、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了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再到十八大,带领人民群众连续10年的不懈奋斗,成功地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使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并从而使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八)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同样是与我们党对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及其所蕴涵的机遇、挑战作出的科学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也就是说,能否在今后10年抓住机遇,并且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关键取决于我们在发生新的大变动形势下的认识和作为。全面审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这“两个大局”的发展大势,全面体察和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并且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和因应得宜,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九)关于怎样深化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问题,我还想根据我们党和国家这些年来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个观点是关于历史经验。远的不说,试看21世纪第一个10年,我们几乎每一次战略突破,都同把重大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密切相关。比如说,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从此成为东亚经济引擎。比如说,2001年世纪之交打破困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世界市场体系。比如说,成功应对美国“9·11”事件,中美之间开始构建新的共同战略利益汇合点。比如说,2008年台海关系转危为安,使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又比如说,2008年以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开始进入国际体系和世界经济核心部位,如此等等。由此可见,危机确确实实蕴涵机遇。在一定条件下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是一条成功历史经验。
又一个观点是关于发展前景。我们估量战略机遇期,当然要从综合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但同时应当充分估计到,一个将持续影响世界大势的愈益重大的变量就是中国本身的发展。即是说,在深刻影响国际经济、政治战略格局之此长彼消、此升彼降方面,中国的分量在加重,并且会越来越重。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或更长时间,尽管来自国际国内的压力挑战层出不穷,尽管我们面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依然众多,但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大发展、中国还将持续大发展这一条,本身就是世界大势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而这又必将成为我们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至更长时期获得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立足点。
(十)正是围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还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构成了新的战略布局。
这里的关键,首先就在于坚定不移地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硬道理,力争把我国社会生产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推进到历史新高度。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一系列重要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形象地说,这里有“三大内功”:一是加快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加快科技、教育和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三是优化社会治理,使全社会在民主法治基础上更加活跃又更加有序、更加和谐起来。这里,我仅着重就练好“社会治理”这一内功谈些认识。
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已经拥有13亿多和将要拥有15亿人口,而又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大国,至关重要。我国正在发生社会大变动,特别是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应的人口大流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更加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是否可以这样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社会治理的大思路、大战略上,经历了前30年和后30年两大段。前30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组织起来”(注: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起草的宣言《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说:“全国同胞们,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曾经是真正做到了(后期在某些方面走向反面);后3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活跃起来”(注: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的谈话中说:“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那时到现在的八年多时间,我们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走了第一步。我们确定一心一意搞建设是正确的。”),也真正做到了,并且至今方兴未艾(同时无可避免地存在种种失序、失范、失衡现象)。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设想,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算起,到2020年,在对我们这个总人口将接近15亿的大国的社会治理上,真正开辟一个“更加活跃又更加有序、更加和谐起来”的崭新阶段呢?当前,我们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在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展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民生建设和社会建设,还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而这对于我们有系统地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正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可以预期,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上着力练好这三大“内功”,我们国家到2020年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中国就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集“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于一身、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