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关切,也为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会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荡气回肠的宣告,是8300万中国共产党员智慧和力量的凝聚,也是13亿中国人民历经波折形成的共识。在这面旗帜下,中国人民将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满怀豪情迈向新征程,去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美丽、幸福的中国。
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大志、勇往直前,从上海石库门到起义的南昌,从井冈山根据地到革命圣地延安,在漫漫的长征路上,在抵抗日寇的战壕前,在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声中,在建设新中国的火热年代里,一面鲜红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点燃烽火、走过坎坷。一抹亮丽的红,让晦暗的旧中国从此有了鲜润的光彩。经过艰辛的探索,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0多年来,我们党重新思考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党带领人民勇于改革、扩大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封闭落后和沉闷僵化的状况,给中国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
近1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0.7%;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35美元增加到5432美元……10年间,三峡工程竣工、青藏铁路通车,几代国人愿望得以实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华夏儿女百年梦想一朝实现;“神舟”飞天、“蛟龙”探海,科技创新再攀高峰……10年间,经历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考验,我们在灾难中众志成城,在考验中锻造出不屈的精神,在挑战中凝聚强大的力量……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神州大地上不断推进。
“活了60多年,终于不再带着毡房搬来搬去了。”搬进新建成的牧民定居点,乌鲁木齐县65岁的达尼尔“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好生活”。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之前相隔千里的珠三角、长株潭、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一举实现资源深度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3小时经济圈”,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我在中国目睹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面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位国外媒体驻京记者不无感慨地说。
中国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震惊了全世界,更令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亿万人民深感幸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温饱到富裕,从贫穷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事实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开辟的这条发展道路,不仅适合中国国情,也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丰硕成果。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责任更加重大。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的决断明确而清晰:不躺在成绩的功劳簿上,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回应时代发展和人民期待,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部署,为我国改革发展描绘新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以创新勇气和政治智慧,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的思考和判断,在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程中,显示出继往开来的新气象,体现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已为中国未来展现出灿烂的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再次凝聚起力量。让我们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勠力同心,开拓进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周 龙)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总体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