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同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现实任务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实践、发展理念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世纪,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不断增多。我国发展已具备一个较好的国际空间,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的国际环境既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握主动权,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
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及新的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要适应新的阶段性特征,解决新课题新矛盾,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