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于丹:孝道的时代新意与伦理重塑
于丹
2012年11月07日15:2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当前孝道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既是人们的行为标准,也是行为导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尽孝无需技术主义,在亲情缝合和道德重塑等方面具有深层的社会价值,是护卫传统文化的伦理根基

孝道有了时代新意

人民论坛记者: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在您看来,当前孝道有了什么新的时代特点?

于丹:孝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外安其身”。关心老人的物质生活,比如说给他们零花钱、做顿饭、买保险、带他们旅游、带子女回家等。衣食无忧,人才能够安顿。孔子说,我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其中,“老者安之”就是让老人有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其次,“内安其心”。很多子女在“外安其身”这条做得不错,但“内安其心”就做得远远不够。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肯定其自身的价值,不能让老人因为年龄大、离开工作岗位而感觉远离时代。

国家层面倡导孝道的深意何在

人民论坛记者:客观地讲,尽孝是较私人化的行为,为什么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国家层面提出和倡导?

于丹: 尽孝是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传统,这个传统现在重新提倡,恰恰表明当前我们的行为需要重新确立导向。原来老“24孝”里面有很多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提出来的,显然是过时的。今天的“孝”到底怎么落地生根,怎么跟当今人们的行为关联?这需要一个行为导向。现在提出,正说明当今社会缺失了尽孝的行为导向。缺失不是说亲子之情缺失了,而是道德界限模糊了,人伦之情常在,但大家存在选择上的迷惑,孝道的新特点正好给了社会可以参考的行为标准和行为导向。

“论心不论迹”,尽孝未必技术主义

人民论坛记者:孝道是否需要明确的标准?做到了就叫孝顺,做不到就叫不孝吗?

于丹:曾经有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叫做“好的学习导致行为的改变”,意思是好的学习能够使人从头脑到整个行为发生改变。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尽孝,首先是内心的愿望,孝道行为标准就是提倡大家要去尽孝,不是说做不到其中20条就不是孝子。理解这件事情,完全不必技术主义,希望大家领会孝道的深层含义。“论心不论迹”,别光看表面上要求你做哪条,很多事情不一定说每个人都要逐条做,但是你要理解,尽孝背后是两代人之间的心意相通。

孝的标准让我们从中找到一些可行的尽孝方式,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取舍。我认为,孝道提出的这些标准,都没有“挟泰山以超北海”的事情,都是举手之劳。无非就是“为长者折枝”的一些事情,无需技术主义式地一条一条对应。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