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理论 >> 理论书库 >> 《美国货币史》
米尔顿·弗里德曼 安娜·J.施瓦茨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连载  
《美国货币史》
  该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该书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介绍] [目录] [后记] [书评] [留言]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详细】
>>相关链接
图书目录  
《美国货币史》序言
  本书的由来,起源于十多年前我们中的一员与已故的沃尔特·斯图尔特的一次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如何对商业周期中的货币因素进行统计研究(这是当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所作的关于经济周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斯图尔特强调最好将美国内战之后的货币发展情况加以“分析性描述”(analytical narrative),以作为统计研究的背景,同时也指出有关“描述”的资料在当时并不容易获得,但是这种“分析性描述”会在数据之外为分析增加更为需要的视角。
  他的建议使我们在原计划的专题报告中,增加了一章来描述货币存量的历史背景。这一章是在我们已经完成其余章节的第一稿之后才开始着手撰写的,但是它的确显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由开始的一章变为两章,然后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现在已独立成书。虽然本书与统计分析各自单独成书,但是本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本书所使用的一些统计数据在即将出版的姊妹篇《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中有全面的解释(后者成稿在前,但是付印在后)。当我们修订《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一书时,斯图尔特具有先见性的建议一次又一次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嘱所增加的对货币史的描述对我们所做的统计分析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详细】
第一章 绪论
  本书讨论了美国货币存量。3书中回顾了自南北战争(Civil War)刚刚结束到1960年的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研究了其变化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货币存量对历史重大事件的影响。
  我们的分析之所以从1867年开始,是因为1867年是美国货币存量估计值形成连续序列的最早时点。当《国民银行法》(National Banking Act)在南北战争期间通过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州立银行很快就将不复存在。结果,联邦针对州立银行的系统的数据统计中止了。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州立银行只是经历了暂时的萎靡,并没有完全地衰落。因此,我们的统计数据中有一段严重的缺失。南北战争前的统计数据也要比1863—1867年的数据更容易获得。
  像在其他时期、地点一样,在本书跨越的时期里,货币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中的发展,以至于本书读起来可能有点像一般的经济史。不过我们提醒读者并非如此,本书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自始至终,我们都在跟踪一条线索,那就是货币存量,我们对这条线索的关注也决定了本书将详细分析哪些事件,而哪些将被一带而过。【详细】
第二章 绿钞时期
  货币学者对从美国内战结束到1879年重新实行黄金支付制度的这一时期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一时期国民银行体系逐渐建立起来,而且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这种银行业结构在联邦储备体系建立之前大体上未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的货币本位制度有其独特之处,其中一些特征直到几十年后才得以重现,而另一些就此销声匿迹。在该时期的信用本位制下,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承诺向所有法偿货币持有者以固定的价格出售黄金。美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是完全自由浮动的。这种信用本位制后来在1933年才再一次出现。美元与诸如英镑、法国法郎等主要货币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在一战时才又出现,但它们在重新出现后延续的时间都没有在内战后持续的时间长。这可能也是在浮动汇率下美国官方交易对黄金和外汇市场均无重大影响的唯一的一段时期,也只有在这一时期,绿钞和黄金这两种同时用于国内支付的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自由浮动的。
  最终,在这一将近15年的时间里物价水平下降了一半,与此同时,经济继续高速增长。这一时期有两个现象:一是货币制度安排的争议埋下了隐患,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困扰美国;二是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定将使美国进入世界领先国家的行列。两者的同时出现使我们对通货紧缩和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共存这一如今广为接受的观点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详细】
·第一节 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第二节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第三节 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第四节 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第五节 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六节 总结
第三章 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1879年美国恢复了金本位制度,当时美国大部分重要贸易伙伴国都采用金本位制,所以此举基本上颠覆了货币存量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在之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存量是国内因素影响下的外生变量。产生影响的主要路径是由货币存量影响货币收入水平,再传导至价格水平,最后影响到美元汇率。当然不排除其中某些环节的影响是反向的。要回归到战前平价的铸币支付,就意味着货币存量必须有相应的调整。然而这种调整只能借助或明或暗的政治手段达到,经济力量无法“自动”完成这些调整。但这些经济力量的确左右了事态的发展,才能使得政治干预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否则这些干预可能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然而,在金本位的固定汇率下,货币存量最终是由外部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至少对于金本位制世界中的小经济体是这样的。90此时货币存量发挥作用的机制是由固定汇率经国际收支差额,传导到货币存量,最后传导到与汇率相适应的国内价格。同样,毫无疑问,其中一些环节的影响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另外,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由国内政策创造的货币存量可能与国外因素所决定的存量值在短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偏离,信用本位制下的经济作用机制也是如此。除了短期内的这种偏离,只要还是在金本位制下,国内政策只能通过两种方式影响货币存量:一是改变和固定汇率相适应的价格水平(比如,通过关税影响国际贸易,或者影响资本流动);二是改变和价格水平相适应的货币存量(比如,通过影响持币动机)。只要金本位存在,这两种影响方式就存在。【详细】
·第一节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第二节 银元政治
·第三节 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四章 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1897—1914年间,美国物价水平上涨了40%—50%:按照批发物价指数计算,上涨幅度接近50%,或者说平均每年上涨2.5%,按照平抑国民生产净值的隐含物价指数计算,上涨了40%,或者说平均每年上涨2%(参阅第13章)。1914年的价格达到了1882年恢复铸币支付后的顶峰水平。
  这种价格走势在美国历史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从可获得的数据判断,在和平时期,价格水平从未出现过如此长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上涨。1948—1960年价格持续上升,但随后趋势发生了逆转,否则二战后的这段时期将成为类似的价格长期上涨时期。美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更大幅度的价格上涨,但是无一例外都发生在战争期间或者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比如在独立战争、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物价几乎都翻了一番。但就和平时期而言,在价格上升总体幅度上唯一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是19世纪50年代初加利福尼亚黄金大发现后的那段时期,该时期价格上涨速度高于1897-1914年间,但持续时间不及其一半。
  1897年以后,世界范围内的价格都出现了上涨,美国的价格变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西方国家通过统一的货币本位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将英国的批发物价指数作为其他西方国家价格水平的合理代表。根据交易所指数(Board of Trade index)计算,英国批发物价指数在1897—1914年间增长了26%。【详细】
·第一节 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第二节 相对稳定的增长时期(1903—1907)
·第三节 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第四节 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第五节 后危机时代(1908-1914)
·第六节 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第七节 回顾比较
第五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经济平稳时期颁布的《联邦储备法》,在经济陷入混乱的年代经历了第一次考验。伴随着一战而来的对金本位制大范围的放弃或松动,这一法案生效的环境与制定者们原有的期望迥然不同。为了使联邦储备体系适应战时要求,法律的制定推动了货币和银行结构的进一步变化。
  第1节所勾勒的这些货币和银行结构的变化,对美国中立时期的通货膨胀及与之伴随的超过45%的货币存量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对战时与战后的通货膨胀及与之伴随的货币存量接近一半的增长则发挥了显著作用(第2节)。根据新法律建立的货币当局所采取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1920—1921年货币存量大规模下降的时机与特征,该时期美国出现了急剧的经济紧缩以及价格水平空前快速的下跌(第3节)。【详细】
·第一节 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第二节 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第三节 1920-1921年的衰退
我要评论  
 
 图书连载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