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吳文

2025年04月28日08:27    來源:中國軍網

《求是》雜志2025年第5期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經濟工作必須統籌好幾對重要關系》,文章指出,“經濟工作千頭萬緒,必須統籌好幾對重要關系”,首要的就是“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提供了思想引領和行動遵循。新征程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証。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並強調“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其中就包括領導市場發展和政府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斷提升,善於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處理各種復雜矛盾,勇於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牢牢把握住各項工作的主動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機構和市場主體往往能夠通過更加高效的協作,把困難矛盾轉變成發展的動力和機遇。在宏觀領域,我們黨為政府組織和市場組織提供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願景,尋求到“最大的公約數”﹔在微觀領域,我們黨為政府組織和市場組織培育了一大批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人才,奠定了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組織基礎。

推進法治建設是重要保障。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政府現代化轉型的方向是法治政府。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進行。推進法治建設是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實踐紐帶。依循客觀實際,政府在通過法治建設打通市場堵點與卡點的同時,也彰顯了自身的有為。市場的有效性依賴於經濟活動各環節的順暢進行,沒有法治的保障,各環節的交易摩擦系數就會增大,一方面會降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會限制市場的發展規模。因此,在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各級政府協力構建既體現全國統一標准又適應地方客觀情況的政策規范。同時,政府各部門執行政策規范也要注重協調配合,給予市場主體明確與穩定的預期。當然,不同市場主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政府開展工作應立足於整體的長遠利益,以法治建設促進社會的平衡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價值導向。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對共產黨人來說,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集中體現著社會主義的價值屬性,為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提供了價值導向。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使市場和政府的活動都緊緊圍繞服務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展開,才能促成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要求黨員干部將自己視為“人民的勤務員”,克服官僚主義,抵制形式主義,在為人民謀利益中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要求市場從業者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服務好生產和消費兩端,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贏得人民群眾的口碑。隻有切實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構建起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從而讓“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發力,在實踐中更好實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以對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統籌,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