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黃啟才

2025年04月28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論壇】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光明論壇】

近期,美國政府濫施關稅、施壓全球貿易伙伴,嚴重破壞國際多邊貿易體制,損害全球經濟,也大大動搖了國際社會對美國經濟政策保持穩定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信心。

與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相比,我國近日在海口和廣州接連舉辦消博會、廣交會,以開放之姿迎來八方賓客,展現了世界大國的責任擔當。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消博會,吸引了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家企業參展,意向簽約金額達920億元﹔以“先進制造”“品質家居”“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廣交會,海外客商雲集,全球“朋友圈”持續擴容。“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在類似盛會中,中國向世界釋放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信號和進一步擁抱經濟全球化的堅強決心。

“和合共生”“美美與共”“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高關稅迫使制造業回流,既違背產業規律,也不可能實現,以鄰為壑的經濟霸凌必將反噬自身。相關數據顯示,90%以上的關稅成本會由美國進口商、下游企業和最終消費者承擔。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研究顯示,對華關稅使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約1300美元。當下,美國經濟社會問題的病因在於其自身創新能力下滑和經濟全球化收益的國內分配不公,而美國政府以所謂維護“公平貿易”之名實施的“對等關稅”,只是披著“公平”外衣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不是對症下藥,而且會損害本國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縱觀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交通、通信技術實現飛躍,降低了跨國生產貿易成本,各國根據比較優勢分工協作,提升了生產效率。特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出的信息技術和自動化生產等全新業態,單個國家難以獨立高效完成全產業鏈的技術研發與生產。比如半導體產業,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分散於全球,多方分工協作促進生產效率的幾何級提升。全球資源與市場整合是大勢所趨,經濟全球化打破貿易壁壘,通過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為世界經濟發展持續注入動力,這是時代發展的歷史必然。

當前,不僅欠發達國家需要參與經濟全球化實現經濟起飛,廣大發展中國家也需要依賴這種方式進一步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如越南發展制造業,通過加工貿易嵌入全球價值鏈,但仍要借助經濟全球化促進國內產業鏈向中高端制造環節升級。同樣,發達國家企業也需要經濟全球化延伸國際市場。日本汽車產業的國內市場狹窄,需要通過海外組裝降低成本,這就要求其持續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拓展廣闊的國際市場。客觀上,美國推動經濟全球化,本質上絕非他國單方面獲利。比如,蘋果手機產業鏈帶動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也為美國企業獲取廉價資源、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利潤空間提供了便利。當今,各國經濟深度交融,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盡管面臨一些挑戰,但經濟全球化是國際社會的發展共識。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融入經濟全球化是提升競爭力、實現經濟增長的必由之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中國正在以堅定的姿態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破解全球發展赤字提供“中國方案”。例如,中國與非洲共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促進了東非現代化鐵路網形成,中國投資打造的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帶動超2萬本地工人就業,為非洲工業化注入了新動能。歐盟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已與日本、越南等多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一員。新加坡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通過簽署《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積極擁抱新一輪數字經濟全球化。

多邊合作才是生存之道,經濟全球化不是選擇題,而是新時代的必答題。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多邊主義是解決世界面臨困難挑戰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經濟全球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穩定、開放、包容的國際環境,各國應摒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數字鴻溝等全球性挑戰,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者:黃啟才,系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