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慶新 韓 晶
2025年03月28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關鍵標志,將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夯實物質基礎。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等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涵不斷豐富、特點更加鮮明。
更加智能。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了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促進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轉型升級。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不斷發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力圖在未來全球產業格局中獲取先機。我們必須在產業體系各環節廣泛應用數智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服務,使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全要素生產率共同提升,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協同共生。
更加綠色。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產業綠色化,既是解決我國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的基礎之策,也是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這要求在供給側運用綠色技術和標准,實現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資源高效利用,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催生綠色新業態和新模式﹔在需求側通過推進綠色服務和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形成綠色有效需求,倒逼產業體系綠色化﹔在產業空間布局上,統籌經濟與生態協同,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生態空間宜居和美。
更加協調。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科技跨領域交叉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行業邊界越來越模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門類之間、大中小企業之間協同配合,能夠更好釋放產業網絡的綜合效益。這要求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次產業之間協調發展、相互融合,進而發揮整體效能﹔要求產業政策之間相互協調,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的產業規劃和發展政策相互聯動,避免重復建設,促進各產業發揮最大效能﹔要求產業主體協同共生,通過機制創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數智賦能和政策支持,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現代發展格局。
更具韌性。當今世界,產業競爭日益體現為產業體系的整體競爭。提高產業體系韌性和安全水平,能夠更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即使在受到封鎖打壓時也能維持有效運轉。特別是面對一些國家日益增強的“脫鉤斷鏈”措施,保持供應鏈產業鏈的安全穩定和自主可控尤為重要。為此,要結合自身優勢積極培育核心產業鏈,推動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強化產業體系中的中間品的適配性,不斷增強產業體系韌性。
更加開放。經濟全球化極大推動了跨越國界的貿易往來、資金流動和生產服務等經營活動,各國產業體系彼此交織,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發展格局。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產業發展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全球產業升級也離不開中國產業的不斷進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保持並深化產業體系的開放性,通過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廣納國際優質資源,開發國際市場,強化國際合作,拓展融入全球化分工體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產業體系技術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水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今年要抓好的一項重點工作並作出具體部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要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集中攻關、自主研發,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同時,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現代管理技術等的深度融合,既通過新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又通過數智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服務平台建設,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綠色產業鏈、綠色價值鏈、重大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搶佔國際產業綠色低碳競爭的制高點,釋放綠色低碳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強大帶動能力,使之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同時,要尊重產業發展客觀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結合各地要素稟賦特征和產業發展情況,精准發力,科學布局,決不能脫離自身條件和比較優勢搞盲目重復建設。積極推動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廣泛聚集國際優質創新資源,努力在開放中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8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