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鋒 王玉堂
2025年03月28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工作必須統籌好幾對重要關系》這篇文章中指出:“分析形勢要堅持‘兩點論’,既把成績講夠,也把問題說透。”這為我們正確分析形勢,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提供了根本遵循。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哪裡存在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推進工作,推動事業發展,都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都是在持之以恆攻堅克難,不斷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中實現的。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斗洪峰、抗地震,穩經濟、促發展,化危機、應變局……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在披荊斬棘、闖關奪隘中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取得新的偉大成就。這些偉大成就,深刻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直面矛盾和問題、不懼困難和挑戰、風雨無阻向前進的底氣勇氣、使命擔當和奮進姿態。
成績和問題是工作推進、事業發展這枚“硬幣”的兩面。衡量工作成效,既不能因為存在著問題而否定成績,也不能因為有了成績就淡化或掩蓋工作中的問題。成績是繼續奮進的新起點,問題是前行路上的“攔路虎”。如果隻講成績不講問題,就會在成績面前自我陶醉、盲目樂觀,喪失進取的意志和動力。相反,如果隻講問題不講成績,就會在問題和困難面前畏難發愁、悲觀失望,喪失前進的信心和動力。
毛澤東同志講過:“一個共產黨人必須具備對於成績與缺點、真理與錯誤這個兩分法的馬克思主義辯証思想。”黨員領導干部具備這樣的辯証思想,對待工作就要既把成績講夠,又把問題說透。把成績講夠,重在把工作中解決了哪些問題、取得了哪些成績進行系統梳理、全面總結,並從中提煉出推進工作的經驗,升華為指導工作的科學理論,以更好地鼓舞人心、提振士氣、凝聚力量、繼續前進﹔把問題說透,則要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誤、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進行深入分析、透徹研究,然后找准症結、對症下藥,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迎挑戰、攻難關,從而更好推動事業發展。
無論是講成績還是說問題,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既不浮夸也不遮掩,這樣才能讓人信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從13個方面分領域總結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生動詮釋和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在增進共識、凝聚力量中有效激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干勁和斗志。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充分肯定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實事求是提出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這些問題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努力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把成績講夠,把問題說透,說到底就是為了正確分析形勢、更好把握機遇、努力解決問題,以此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一步一個腳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8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