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2025年03月28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學思踐悟】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當前數智技術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其快速迭代引發全球性的經濟社會轉型,與共同富裕存在邏輯契合,逐漸被賦予增進人民福祉的使命。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持續發揮數智技術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中的重大作用,強化經濟發展動能,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彌合發展差距,推動全體人民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實現數智技術與共同富裕的同頻共振和良性互動。
數智技術賦能經濟發展,夯實共同富裕物質基礎
人工智能、數字孿生、雲計算等技術在不斷更新升級中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其所培育的新動能、催生的新產業、孕育的新模式,對做好共同富裕“蛋糕”具有獨特優勢。
數智技術持續挖掘創新潛力,釋放、培育新興發展動能。當前我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新興動能的釋放與培育從根本上依賴於技術創新及其廣泛應用。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技術手段,一方面能推動傳統動能轉變,顯著激發行業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競爭實力,進而不斷釋放新的動能﹔另一方面可以圍繞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創新,培育新興發展動能,打破傳統生產要素制約瓶頸,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推動生產力深刻變革。
數智技術加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背景下,以科技創新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贏得發展主動權、引領未來競爭的重要內容。數智技術在深度嵌入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與調整,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促使產業發展重心逐步從傳統的生產制造領域向技術主導的產業轉型,促使資源要素更多向航空航天、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從而加速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
數智技術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孕育新的發展范式。依托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以創新為引領,注重協同共享,帶來更加便捷、經濟、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有力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和能源集約利用。數智技術打破線上線下、服務制造的時空界限,諸如網絡購物、移動支付、遠程辦公等新業態匯聚多方力量,有效推動經營模式的深刻變革。
數智技術賦能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優質文化產品服務不斷涌現的體制機制,是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內在要求。數智技術的充分應用,一方面有助於健全文化服務體系以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另一方面有利於提升文化產品供給的精准性,為實現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確保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數智技術的深度使用,能夠從技術層面拓展文化資源整合的深度、優化數字文化服務流程、加強數字文化服務監管,從而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具體而言,一是以數據驅動文化資源配置機制,推動數字文化服務內部以及與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二是對文化服務流程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服務資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健全數字文化服務監管機制,維護服務秩序,不斷提升文化服務品質。
優化文化產品供給機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數智技術深度融入文化生產全過程,能夠實現文化產品從傳統“普遍覆蓋”向“精准適配”的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化產品創作要著眼於人、落腳於人。實踐層面,依托大數據分析能夠更准確地把握不同群體的興趣偏好,精准洞察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供需精准對接,優化表達方式,拓展表現形式,助力創作出更多高品質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文化需求。
數智技術彌合發展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各級政府借助數智技術,通過優化社會保障服務、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數智善治,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提升社會保障服務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借助數智技術,通過綜合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預測、信息平台建設等技術手段,可以提高人民群眾獲取相關服務的便捷性,提升管理部門制定政策的精准性,打破社保資源配置的時間空間限制,助力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
推動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縮小發展差距。數智技術的高滲透性和強通用性特點,有助於彌合城鄉差距。首先,“數字橋梁”的搭建可以打破城鄉資源要素流動邊界,促進關鍵信息要素交互共享,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而優質的要素資源支撐﹔其次,數字技術可以拓展產業輻射范圍,提升農村經濟活力,催生新型經濟形態﹔最后,智能化城鄉治理體系的推廣,可以提升農村治理水平,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防范數字風險,實現數智善治。數據壟斷、算法偏見、數字失能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公平競爭、抑制社會流動,成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的潛在威脅。數智善治強調在充分發揮數智技術正面效用的同時,最大限度預防、控制和消除其風險及負面效應。為此,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立場,構建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推動數字公共服務的普惠化。
(作者:李倩,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