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強
2025年03月27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科學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一大區別,就在於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把社會主義看作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實踐過程。發展社會主義不僅是一個長期歷史過程,而且是需要劃分為不同歷史階段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基於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等重大論斷,科學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的時代坐標,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在新時代的原創性發展,對於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發展的新特征、新走向,對於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以標識性概念的凝練實現“術語的革命”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術語作為理性思維的產物,是理論建構的基本要素、理論創造的必備要件,來源於人的生產與交往活動,也必然隨著人的生產與交往活動的變革而發生相應的革命。理論的突破性進展、思想的原創性發展,通常依賴於並在很大程度上集中表現為“術語的革命”。因而,以標識性概念為呈現形態的術語,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在新時代的原創性發展提供了新視角、新向度、新切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標識性概念。“新時代”這個范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在不同語境使用過。譬如,從科技變革的維度闡明社會進步時,指出自動走錠紡紗機“開辟了自動體系的新時代”﹔從社會形態變遷的維度,指出意大利詩人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等等。1883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創辦理論雜志《新時代。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評論》,恩格斯在該雜志上發表過許多文章,經常提出忠告,幫助雜志編輯部端正辦刊方向。但是,明確把“新時代”與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聯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這表明,新時代是具有社會主義質的規定性的新時代,“新時代”前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可有可無的修飾語,而是對“新時代”的深刻定性、准確定位。
原創性理論往往是在概念的結合和深化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新時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成體、復合體,是包含著時間尺度和空間規約性的有機統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代實踐發展的“母體”,規定了新時代的性質和取向﹔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定成長時段,規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所承載的新的歷史使命。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談新時代,就會失去“根”和“魂”,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就會迷失前行的方向和動力﹔離開新時代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欠缺發展的時間向度,容易脫離現實。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概念,既堅守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對現實中國發展明晰歷史方位、提供行動框架。由“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等內在貫通、有機統一所構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正是在此基礎上全面展開、系統建構起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標識性概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發生的歷史性躍遷,有豐富深厚的科學內涵和清晰明朗、漸次推進的戰略安排,蘊含著抽象和具象的有機統一。概念既是高度抽象的,又是高度現實的。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精辟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術語的革命性作用,集中體現為它是對直接現實具有思想深度的反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黨的十九大的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涵作出進一步科學概括,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這“五個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人類發展五個視角,基於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有機結合的維度,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予以精准把握,從認識論高度深化和拓展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什麼”的理解。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從現代化發展目標的維度科學擘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什麼樣”的發展藍圖。
從標識性概念的提出到科學內涵的凝練,再到戰略安排的謀劃,充分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標識性概念既有抽象的本質規定性,又有具象的現實內容,我們對其的認識和把握也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基於歷史維度的考析標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方位
“辨方位而正則”。歷史方位,是事物在歷史進程中的前行方向和所處位置。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是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原創性發展的重要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標識性概念的提出,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的深化認識。拉長時間尺度和拓展歷史縱深,從底蘊深厚的社會主義思想史和波瀾壯闊的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維度,會對此把握得更為全面和深刻。
創立170多年來,科學社會主義作為“活的行動理論”,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始終保持蓬勃生機活力,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總是基於實踐的推進和拓展,對其所關注的基本問題作出富有時代意蘊的創新性回應。其中,關於社會發展階段的劃分及描繪,是社會主義思想史的一個基本問題。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較早探討未來社會發展階段問題的是空想社會主義。比如,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把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視為數學上的“數列”,把各個歷史階段視為構成級數的“項”﹔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把人類社會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32個時期。與空想社會主義不同,馬克思、恩格斯不是依靠“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去憑空“構想出一個盡可能完善的社會制度”,而是從“最過硬的事實出發”。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把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3個既具有一定差別又相互銜接的發展階段: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時期、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馬克思、恩格斯為科學把握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提供了重要的認識論指引和方法論參照,但由於沒有經歷全面治理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他們關於未來社會的階段劃分主要是預測性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問題,更多是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一個嶄新課題。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現實實踐是科學理論原創性發展的源泉。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方位作出客觀明晰的判斷,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這一社會主義思想史的基本問題給出時代回答。
從世界社會主義歷史演進的視角,可以更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及其理論和現實意義。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從6個時間段分析了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過程,包括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此基礎上,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歷程進行深刻論述,不僅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對社會主義演進趨向的理性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表明,社會主義沒有滅亡,也不會滅亡,而且煥發出蓬勃生機活力。世界范圍內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深刻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譜寫了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壯麗篇章,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隻有明白社會主義“從何處來”這個問題,才能對其位處何方、向何處去的演進有清晰的把握和定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開啟及其展開,標示科學社會主義在新的時空結構、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形態,標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
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在運動規律的認識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黨的十三大在以往認識的基礎上,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完整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的歷史條件和實踐發展,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實踐進行深邃思考、深刻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在運動規律的認識。
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變”與“不變”辯証統一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一方面強調“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一方面明確提出“更准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認識社會主要矛盾是把握社會發展階段的“鑰匙”。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新的概括,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同時要清醒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歷史過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只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歷史階段中發生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還要充分認識初級階段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展階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這一重要論斷,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性與階段性、量變與質變、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証統一特點作出深刻闡述,表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現實的運動和過程,在“不變”中也蘊含著“變”,不僅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與其他階段的社會主義有差別,而且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會呈現不同的特點和特征,揭示出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發展通過量變積累,也會有階段性的質變躍遷。
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具體發展階段的具象化認識。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把社會主義社會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前后相繼的發展階段。至於“不發達”和“比較發達”有何結構性表征、兩者之間的邊界在哪等問題,囿於客觀條件的制約沒有具體展開闡述。1987年,鄧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逐步展開、日益成熟的演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呈現不同的發展階段、展現不同的發展景象。然而,如何劃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同發展階段,在實踐進程沒有充分展開的條件下難以明晰界分。隨著實踐的推進和拓展,對其認識和把握也逐步深化。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意涵深刻、意蘊深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了更為明晰的歷史定位和更為聚焦的戰略方向。同時,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的變化的特點把握更為深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在運動規律的新認識,還體現在對新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主要依據、精髓要義、重大意義、歷史使命、時段時長、路線圖等的分析和研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這一重要論斷,從現代化發展階段的維度對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目標取向進行界定。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所處的新發展階段,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這厘清了新發展階段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間的關系,表明新發展階段仍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范疇之中,並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外的階段。
值得指出的是,新時代與新發展階段都是冠以“新”的歷史階段,具有內在一致性,其社會主要矛盾、奮斗目標有共通之處,發展時段有交叉重疊,但兩者並非完全等同。歸納起來,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新時代的歷史起點早於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明確了新時代的歷史起點是黨的十八大。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未來30年將是我們完成這個歷史宏願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始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因此,在時間區間上,新時代囊括了新發展階段。形象地說,如果說新時代是個大“階梯”,那麼新發展階段則是其中的小“階梯”。其二,從承載的歷史使命來看,新時代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奮斗目標,而新發展階段則聚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超越現實、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的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於實際、無視深刻變化著的客觀事實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觀念和做法都要堅決糾正。”准確把握和精准研判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及其歷史方位,是有效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前提和現實基礎。什麼時候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研判契合客觀實際,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趨向勃興、富有活力﹔什麼時候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判斷超越或滯后客觀實際,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多走彎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基於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和我國國情的科學分析,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方面提出了諸多創新性論斷。這些論斷,既不落后於實際,也不超越階段,實現了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在新時代的原創性發展,為我們明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提供了根本依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7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