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持久戰

何德旭

2025年03月26日08:4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持久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其中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積極防范金融領域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反復強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採取了一系列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發展、加強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的措施,我國金融安全與穩定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運行平穩,金融風險整體可控,為做好宏觀調控、優化資源配置以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金融力量。

不過,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各種問題仍然突出,監管和治理能力相對薄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和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難預料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現代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使金融市場運行邏輯、金融風險生成機理、金融風險傳染路徑等發生重大變化,金融風險誘因和形態更加多元復雜。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業市場結構、產品體系、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還不適應各種變化的要求,一些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效能依然較低,新老問題交織疊加,金融風險處置機制還不健全,金融法治環境和信用體系建設仍然滯后。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風險、外部沖擊風險等各種金融風險與非金融風險相互交織,復雜性、隱蔽性、滲透性、傳染性持續增強。風險防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有鑒於此,要吸取全球范圍內歷次金融危機的深刻、慘痛教訓,充分認識金融危機的巨大危害,在思想上觀念上始終繃緊防控金融風險這根弦,進一步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努力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要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始終將防控金融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和根本性任務,努力打贏防控金融風險主動戰、常規戰、持久戰。

統籌好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從長期來看,發展和安全是相輔相成、辯証統一、相得益彰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金融安全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金融發展乃至經濟發展就是最大的金融安全。要堅持在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中防控金融風險,既要防止過度追求金融的虛假繁榮而侵蝕金融安全基礎,又要防止過度追求金融安全(穩定)而抑制、損害金融發展,削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切實防控好金融風險,重點關注局部性金融風險向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轉化。一個時期以來,由於現行監管格局和監管手段的局限性,金融監管出現了局部的空白、沖突、套利等問題,導致區域性、局部性的金融風險時有發生。而這些風險往往具有高度的聯動性、廣泛的滲透性和自我增強的傳播性,在特定條件下容易突破市場邊界或監管約束,迅速跨區域、跨行業傳播,從而引發更廣泛的市場震蕩,最終演化為系統性金融風險乃至金融危機。從歷史經驗來看,許多重大金融危機往往源於對局部風險苗頭的忽視或處置遲緩,2007年—2008年間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正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

改進和加強金融監管,尤其需要在提高監管針對性和監管有效性上下大氣力。要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管體系和監管規則,不斷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將所有金融業務、金融活動、金融行為納入監管,做到監管全覆蓋。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的協同配合,在過去機構監管的基礎上,強化行為監管和功能監管,實施穿透式的持續監管,消除重復監管和監管空白、監管盲區。要推進金融監管的數字化轉型,不斷完善金融監管數據治理,加快建設金融監管大數據平台,開發金融監管的智能化風險分析工具,提高金融監管流程標准化線上化水平。要建立金融風險的科學防控體系,構建金融風險早期識別和預警、中期監測與預判、后期應急處置的協同與聯動機制。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