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多措並舉 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盛明科 馬姚

2025年03月25日08:3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多措並舉 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光明時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准,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師德失范‘零容忍’”,為涵養優良師德師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筑牢教育強國根基指明了方向。

師德是中華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就是師德師風。當前,我國有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891萬人。一支又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正在形成。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在於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塑造靈魂、培育精神,而高尚的師德師風則是這一切的根基。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第一標准貫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全過程。

立身以師道,興學以師德。奮進新時代,我們堅持師德師風第一,倡導教育家精神至關重要。無論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還是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都能夠引導廣大教師更好完成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重任,為中國式現代化培養好教育好合格接班人。正如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所說:“教師的工作質量與民族和國家的命運休戚與共、血肉相連。當把個人的工作和大我融在一起,我狹小的心就有一個廣闊的宏大宇宙。”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國、大山最美教師張桂梅,就是對良好師德最好的詮釋。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強教師培訓、完善評價體系、涵養優良師德,帶動形成優良的學風校風,真正做到“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使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與高素質人才培養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涵養良好師德,需要從實踐鍛煉中獲得成長。當前,全國各地在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例如,一些地方通過組織教師集體宣誓、簽名承諾、師德演講、主題征文等活動,引導教師自覺踐行師德規范,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氛圍。有的則通過召開師德師風建設動員會、開展自查自評、舉辦師德主題講座、評選“最美教師”等活動,拓寬師德教育渠道,建立長效機制。還有的以評選表彰活動為抓手,每年評選出優秀教師,並舉辦頒獎典禮,樹立師德榜樣,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師德政策文件和先進事跡,激勵廣大教師見賢思齊。也有的開展走訪慰問,引導學生家長尊重教師、理解教師,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提高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幸福感。

未來,要多措並舉,持續發力,始終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扎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師德建設的規章制度,將師德要求貫穿於教師招聘、考核、晉升、評優各個環節,明確師德失范的具體情形及處理辦法,使師德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與業務考核並重,將考核結果納入教師個人檔案,作為教師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績效分配的重要依據,對師德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對師德失范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此外,將師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內容,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師德師風專題培訓、講座、研討會等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在線學習平台、教育App等,為教師提供豐富多樣的師德學習資源,方便教師隨時隨地深入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不斷強化教師的師德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僅如此,還應對師德違規典型案例進行定期曝光,發揮警示震懾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

(作者:盛明科、馬姚,分別系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