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干事創業要善於抓“牛鼻子”(思想縱橫)

劉良軍

2025年03月20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掌握了科學的方法論,往往能事半功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講重點論,就要求我們善於抓“牛鼻子”。

《呂氏春秋》記載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讓大力士去拉牛尾,結果“牛不可行”﹔讓孩童牽著牛鼻環,牛便溫順跟隨。抓“牛鼻子”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這和“蛇打七寸”是同樣的道理,提醒人們只要找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就能起到“一子落而滿盤活”的作用,就能綱舉目張、花“小”力氣辦“大”事。這彰顯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要性。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有涉及其發展的“牛鼻子”。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抓“牛鼻子”是重要的方法論,用好了能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善於抓“牛鼻子”,找到、找准“牛鼻子”是前提。經濟學上有個“木桶理論”,即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主要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由此可見,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短板”往往是矛盾關鍵點,其長度決定整體發展程度,這就要求人們在想問題、做事情時有問題意識,想方設法補短板、鍛長板。比如,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基本路徑,隻有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才能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又如,城市治理存在什麼問題,哪些問題突出,就應該以解決什麼問題為抓手。在城鎮化早期,公共設施不足問題相對突出。現在,城市發展的主要矛盾轉移到治理與服務上來,“牛鼻子”在這些方面比較集中。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對本地區、本領域、本行業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對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有明確目標,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

善於抓“牛鼻子”,必須認識到抓“牛鼻子”本身不是目的,推動整體提升才是目標。因此,在重點突破的過程中,要注重重點與非重點的協同,實現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推動事物整體發展、效能提升。例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提高政策協同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這就要求宏觀政策和微觀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等都要加強協調配合。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抓“牛鼻子”既關乎工作方法,又關乎思想作風。現實工作中,有的干部看到了“牛鼻子”卻不願意去抓,或者抓而不牢,主要是因為“牛鼻子”往往是矛盾焦點,是難啃的“硬骨頭”,是工作中的各種棘手問題。黨員干部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不能面對任務左躲右閃、被動應付,也不能以急功近利的心態看問題、辦事情。唯有迎難而上,求真務實,牢牢抓住發展全局中的關鍵領域、重點任務、主要矛盾精准施策、久久為功,才能以重點突破推動整體提升,破解一個又一個瓶頸問題,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0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