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作風問題根本上是黨性問題

鄭毅

2025年03月19日08:44    來源:學習時報

黨性是作風的內在根基,作風是黨性的外在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要把加強黨性修養作為優良作風養成的重要基礎和動力,引導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黨性與作風密切相關,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黨性純潔則作風端正,黨性不純則作風不正。對共產黨人來講,如果動搖了信仰、背離了黨性、丟掉了宗旨,就失去了最深厚的根本支撐和精神基座。“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解決作風問題必須找准其症結所在。作風問題的思想根源在於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紀律意識鬆弛。形式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官僚主義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享樂主義根源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拈輕怕重,貪圖安逸,追求感官享受,奢靡之風根源是思想墮落、物欲膨脹,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改進作風,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而是要舉一反三,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

我們黨自誕生以來,就將作風建設視為黨的建設的生命線,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提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延安整風運動中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的整頓,再到新時代決定從作風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根本上都是以培育黨員的黨性修養為基石,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當前大多數領導干部的作風與黨和人民的事業要求總體上是相適應的,但也有個別黨員干部在作風上放鬆了要求、出現了問題。有的黨員干部在這一根本問題上迷失了方向,在工作中“挑肥揀瘦”,對困難和挑戰避而遠之﹔有的對群眾的訴求置若罔聞,忘記了自己作為黨員干部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這種身份意識的缺失,導致其黨性原則淡化,作風問題自然接踵而來。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隻有修好黨性這個“心學”,才能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進而糾偏止錯、正風肅紀。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以認識上的清醒和精神上的篤定擦亮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黨內政治生活是鍛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的熔爐,要深化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談心談話等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以開門見山、實事求是的思想交鋒促使黨員對照檢查、反躬自省,自覺抵制各種不良作風的侵蝕。以艱苦實踐歷練加強優良作風養成,黨員干部要主動走出“舒適圈”,願挑最重的擔子、能啃最硬的骨頭、善接燙手的山芋,在經風雨、見世面的斗爭中壯筋骨、強意志,在埋頭苦干、真抓實干中錘煉黨性修養、涵養新風正氣。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艱巨繁重,是檢驗黨性的考場。我們要以全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把黨性修養與作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黨性的尺子來衡量工作得失、把握行為尺度,讓黨性在實踐中不斷升華,推動黨的作風持續向好。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