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立偉
2025年02月21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學思踐悟】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提升思政引領力、涵育時代新人和培養文明風尚的沃土。高校校園文化是在高校這一特定環境中形成的精神氛圍、物質環境、制度規范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隻有堅持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構成要素、共生主體、資源整合、力量協同、實際效果等方面探求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我們才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明確思路,精准定位,保持定力,久久為功,開拓進取,持續有效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堅持傳承與創新的統一。高校是傳承文化、孕育思想、傳播理論、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鞏固發展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絕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絕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校園文化建設隻有固本培元、深耕細作、傳承創新,方能使校園文化之樹根深葉茂、四季常青。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立足時代方位,堅持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獲取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從革命文化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無窮力量,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從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中獲得有益啟示,形成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最大限度滿足高校內涵式發展的需要,滿足廣大師生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增長的需要,滿足高校增強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的需要。總之,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實現傳承與創新的良性互動,這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條鐵律。
堅持育人與育才的統一。“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千秋偉業,人才為本。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快速推進,我國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迫切。“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人才培養的辯証法告訴我們,育人與育才必須相統一,而育人是本。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高校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針對當代大學生正處於心智成熟期、思想活躍期、“三觀”定型期的特點與成長成熟成才的需求,堅持把立德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將文化育人與立德樹人同步推進、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步推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同步推進,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新生態新格局,堅決糾正“重知識教育、輕道德引領”“重書本教育、輕教學實踐”的認識與做法。高質量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應積極探索高校育人的新途徑,構建完善育人體系,堅持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相互協同,不斷用真理的力量武裝人,用思想的力量引導人,用道德的力量激勵人,用知識的力量啟迪人,用人格的力量感化人,大力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使當代大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以濃濃的家國情懷和過硬本領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青春樂章。
堅持共生與共享的統一。校園文化是師生共同體在校園交往中所形成的文化認知、文化精神、文化價值、文化情感的群體性表達,是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集中體現。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全員共建、全員共享。高校是知識密集、人才聚集的地方,匯聚著傳播知識、培育人才的巨大能量,蘊藏著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的巨大潛力。在高校這一特殊的文化場域中,“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學校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推手,校黨委統一領導本校校園文化建設,負責統籌規劃、宏觀指導、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確保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和有力推進﹔教職員工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必須明確學校各個工作崗位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積極指導、組織他們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活動﹔廣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最有朝氣、最有夢想的群體,應以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以有益於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目標追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全校上下在思想上共鳴、在志趣上共情、在能量上共振、在行動上共建、在收獲上共享,才能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形成氣勢恢宏、余音繞梁的大合唱,形成強大的文化合力,為高校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提供深厚文化滋養與精神動力。
堅持軟環境與硬環境的統一。任何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不斷優化育人環境,活躍學術氣氛,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生態,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面對的重大課題。高校文化氛圍包括文化環境與環境文化兩方面,兩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契合性與互補性。校園文化環境是軟環境,包括學校的發展思路、辦學理念、治校水准、精神風貌、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教學水平、良好校風、人際關系、學術風氣、校園風紀等內容﹔校園環境文化是硬環境,以物質為依托,包括校園的建筑布局與風格、文化基礎設施、活動場館、生態建設和各類社會實踐基地等內容。我們應賦予校園文化環境以靈魂,賦予校園環境文化以生命。無論是校園的文化環境還是環境文化,都必須圍繞校園精神來構建,聚焦辦學理念來推進,緊盯真善美來打造,使校園文化建設靈起來、動起來、美起來、興起來。學校整體向上向善、風清氣正、文明和諧、環境優美,有助於大大增強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使校園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作者:寧立偉,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邵陽學院黨委書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