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民營企業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澎湃動能

魏江

2025年02月21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論壇】民營企業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澎湃動能

【光明論壇】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並提出“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一重要講話不僅為民營企業指明了發展前景,彰顯了黨中央對民營企業的殷切期望,也肯定了民營企業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迎著浩蕩春風,民營企業正以創新為引擎,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澎湃動能。

整體來看,我國民營企業已成為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的主力軍之一,無論是實現“從0到1”的科技突破,還是攻克顛覆性技術,抑或是助推產業生態重構升級,民營企業始終沖鋒在前,貢獻了約70%的創新成果。比如,民營通信科技企業在通信技術、算力技術方面實現了戰略突破﹔杭州“六小龍”平均“年齡”不足10歲,便以強大的創新能力改寫了所在產業的科技發展軌跡,印証了民營企業從跟跑到領跑的進化規律。可以說,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正不斷為推動科技創新、培養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更多力量。民營企業實現科技跨越式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強大的科技型企業家隊伍、內驅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寬鬆包容的科技創新生態。其中,科技型企業家通過對生產要素的創新性組合,內化為市場主體的科技創新能力,依靠寬鬆包容的科技創新生態,實現企業家、企業組織與創新生態的耦合,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活力和能力。

在民營企業中,具有創新使命和報國熱情的企業家隊伍是實現科技突破的核心力量。參加本次座談會的企業家,無一不是把科技創新看作企業核心競爭力,他們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科技投入,或長期接受前沿技術學習,或下大力氣引進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充分體現了企業家人力資本特質。概括來說,科技型企業家是以實現知識技能、創新意識與科技活動相結合為特質的人力資本,並構成了企業核心生產要素。正因如此,科技型企業家具有獨到的科技洞察力、風險承擔力和市場創新力,在民營企業中能如魚得水,發揮首位作用。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便是:越是民營經濟發達的區域,科技創業教育就越健全,科技型企業家隊伍就越強大,該區域的科技創新就越是走在前列。

有了強大的科技型企業家隊伍,還需要內驅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數字經濟時代,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未來產業發展直面全球激烈競爭和高風險挑戰,這就必然需要以強大的內驅型創新動力為支撐。民營企業之所以成為數字經濟的弄潮兒、領航者,就是因為它們完成了從工具革新到范式再造的跨越,重構了自主創新能力體系。比如,我國機械制造商率先打造“終端+雲端”的工業大數據軟硬平台,探索出一條工業4.0的發展道路﹔《黑神話:悟空》創造了國產游戲新的裡程碑,開創了文化符號與硬核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范式。這種由點及面的進化邏輯,既包含對核心技術的縱深突破,又體現在戰略層面的超前布局。我國民營企業正以類似螺旋式上升的路徑逐步參與並改變全球科技競爭的新格局。一些頭部民營企業已發揮了產業鏈主作用,構建起創新鏈、資金鏈、供應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新生態,打造出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平台,帶動其他企業深度參與國際標准制定,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創新成果的集群式涌現離不開包容寬鬆的創新生態和一流營商環境。市場機制與創新生態的深度耦合是民營企業捕捉技術迭代窗口期的環境保障,促使它們在“需求牽引創新、創新創造市場”的良性循環中不斷突破邊界。浙江鼓勵民營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並為企業長遠發展開辟了很多綠色通道。這些實踐都折射出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發力的治理智慧,在這樣的協同治理框架中,政府與市場建立共識,通過合作互動創造寬鬆包容、治理有效的創新環境。未來,要進一步完善“寬容失敗”的科技風險共擔機制,設立更大規模、多投資主體組成的創新母基金,為企業提供長期資本支持﹔實施推動“數據得地”“雲評審”等數字化改革,逐步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樹立“不叫不到”的邊界意識、“隨叫隨到”的服務自覺,促進政務服務者由管理者向護航者轉型。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民營企業既是見証者也是建設者。我們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點燃民營企業的創新火種,讓民營企業創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譜寫輝煌篇章。

(作者:魏江,系浙江財經大學校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浙江基地首席專家)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