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

王宇航

2025年02月18日08:31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

春節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1%,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8%。取得亮眼的消費成績單,與各地搶抓消費旺季紛紛推出“文旅+休閑”“民俗+時尚”等消費場景不無關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年重點任務作出部署,提出“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實踐証明,面對消費需求、偏好的多元化,單一消費難以打動消費者,多重消費場景才是出路。怎樣抓住重點進一步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是當前大力提振消費的“必答題”,值得深入思考。

多元化消費場景,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多品類產品和服務等的消費需求,對提振消費信心和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基本生活類商品消費比重逐步降低,升級類商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服務消費需求不斷釋放。隨著數字技術應用場景的拓展、城市商圈的升級,消費市場具備了穩步躍升的基礎條件。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要仍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商品和服務消費在融合文化休閑等功能方面還有潛力可挖。大力提振消費,需在統籌考慮科技應用、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的基礎上打好“組合拳”,創新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多元化消費場景。

拓展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近年來,數字技術不斷賦能文化產業,數字文化消費作為新型消費,呈現出巨大發展潛力。繼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引爆市場后,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融合傳統文化和數字技術,為觀眾獻上一場視覺盛宴,引發觀影熱潮,並帶動餐飲購物、休閑娛樂和周邊產品等多元化消費。順應新的消費潮流,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創造多元化、沉浸式和交互式的消費體驗,還可進一步提質量、拓空間、增優勢,提升數字文化消費與其他關聯性消費的黏性,打造數字文化牽引的多元化消費場景。鑒於數字文化消費側重於滿足消費者審美層面的精神需求,數字文化內容供給尚需優化,通過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精神力量等,做精做細“數字+文化”關聯消費,提高數字文化消費與其他消費的內在契合度。另外,隨著中國文化和數字產品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應進一步推進數字技術與多元文化深度融合,以多元化場景適應海外市場需求。

打造文化旅游消費新場景。近年來,旅游休閑市場穩健增長,2024年國內出游人次達56.15億,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達到5.75萬億元。今年,各地深挖春節文化內涵,策劃廟會、舞龍、醒獅、花燈展等年俗活動,舉辦戲曲、曲藝等傳統節目春節專場表演,博物館更是成為小朋友和家長過大年的熱門選擇。春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進一步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在科學規劃、緊貼需求、提質出新等方面還有很多事可做。未來,隨著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穩步增長,文旅消費熱度還將進一步提升,應抓住時機對文旅產業的發展進行前瞻性部署,加強文旅消費與其他商品服務消費的深度互融,聚焦“食、住、行、游、購、娛”等場景,破解供需矛盾。居民在旅游休閑中對特色飲食、文化體驗和藝術展演等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創新開發各類文旅產品和服務,需跨界整合、精心設計、凝練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面、千店一面。

培育養老和母嬰消費新場景。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就拓寬消費供給渠道提出不少解決思路和具體舉措。如,結合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以及“敬老月”等活動,引導電商平台、大型商超舉辦主題購物節,設計老年版專用界面,支持設立銀發消費專區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為老年人和母嬰消費群體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大有可為。一方面,可借老舊小區改造之機,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舊小區完善餐飲、醫療、養護、文體和便民服務等各項功能,構建多元化養老消費場景。另一方面,針對母嬰消費市場上存在的品質良莠不齊、國產品牌缺乏等問題,應加強監管,推動母嬰用品市場規范化、安全化發展,提供品質好、性價比高的產品,建設孕期保健服務、產后康復、嬰童用品和早期教育等全鏈條的多元化消費場景,進一步提升消費規模和優化結構。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