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 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龔旗煌

2025年02月18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 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建設教育強國·教育筆談】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發展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戰略藍圖和行動指南。

科技支撐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重要特質。《綱要》指出,要全面構建創新牽引的科技支撐體系,到2035年,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是大國創新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好龍頭作用,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心懷“國之大者”,圍繞“四個面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在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當好尖刀連、排頭兵。

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持續優化調整學科設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支持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發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構筑全面均衡發展的高質量學科體系。”當前,世界進入大科學時代,要解決的科學問題高度復雜,研究活動規模大、涉及學科范圍廣,基礎研究的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學科交叉融合成為科技創新的新支點。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排頭兵,要堅持以科技發展目標和國家戰略急需為導向,聚焦科技競爭制高點,提升學科專業快速響應能力,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通過優化學科設置加快急需領域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進一步推動學科體系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要堅持不拘一格探索超常規選拔基礎學科優秀生源,完善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培養,辦好數理化生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促進科學研究與高層次人才培養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以匯聚戰略人才力量為目標,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在關鍵科學技術領域中,能夠領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組織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引領科學和技術發展方向,為國家發展和安全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群體,是推動科技創新與高技術產業跨越發展的領頭雁。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聚焦“高精尖缺”,為國引才、為國聚才,下大力氣從全球范圍延攬優秀人才,著力打造戰略人才儲備的“蓄水池”,為頂尖人才引進開辟“綠色通道”,提高引才靈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要創造有力平台和條件,在重大攻關任務實戰中發現、培養和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鍛煉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形成以領軍人才為龍頭、高水平團隊為支撐的科技攻關格局,讓頂尖學者在科研攻關布局、凝練重大科研方向、組建大科研團隊等工作中更好發揮戰略引領作用。要積極培育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持續引進和悉心培養一批基礎扎實、潛質突出的青年人才,支持他們挑大梁、當主角,讓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要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尊重不同領域人才發展規律,科學合理設置靈活的評估周期,對基礎學科人才給予長期穩定支持。

以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使命,創造引領時代進步的前沿科技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具有獨特優勢與突出作用。新時代以來,我國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一半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大量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來自高校。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主動適應大科學時代科技創新規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自主創新能力,力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背后的基礎理論和底層原理,為未來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創新策源。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強化有組織科研,布局一批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攻關創新,增強“揭榜挂帥”能力。

以助力國家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為己任,協同聯動其他戰略科技力量“共同答題”

從全球科技發展態勢看,科研問題正在從簡單個性向復雜共性變化發展,科研范疇正在從局部靜態向系統動態延伸拓展,重大科技攻關課題需要集聚最優資源、最強合力,推動實現我國科技“加速跑”。近年來,我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積極打通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到產業轉化的鏈條,以大科學設施為紐帶,與國家實驗室、高科技企業等共建聯合研發平台,與其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緊密合作,形成先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圍繞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及社會民生需求,與地方政府共建異地科研機構,提升地方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發展水平。

當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著力在變革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關鍵技術領域,推進高校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化布局,與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密切聯動,推進資源和要素一體化配置,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優勢,打造高水平創新協作網絡﹔另一方面,要找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場景”,強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打通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研制、成果轉化到產業化推廣的全鏈條設計和聯合攻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產業創新“最后一公裡”,當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鋒隊。

(作者:龔旗煌,系北京大學校長)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