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宇
2025年02月18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日前,浙江台州大陳島諸灣、舟山嵊泗諸灣、溫州沿浦灣被評為國家級美麗海灣。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美麗海灣不僅得到了“美麗証明”,更收獲了“金山銀山”。據初步核算,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7.7萬億元,同比增長5.4%,海洋旅游業穩步趨好,海洋旅客周轉量26.0億人千米,同比增長4.6%。實踐証明,統籌做好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生態保護兩篇文章,需要拓寬“兩山”理念轉化通道,讓碧海銀灘創造更多可持續的價值。
大力培育和發展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是打通碧海銀灘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的引擎。相對於傳統海洋生產力,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以海洋科技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主線,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強調“以質促新”“以新提質”,體現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能有效賦能碧海銀灘轉化為金山銀山。2024年,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建福清海上風電產業園下線,這正是全國各地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海洋新質生產力強調堅持向海洋要生產力,聚焦深海關鍵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應用,深化“智慧海洋”建設,大力發展以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等新興領域為代表的“海洋新制造”,加快海洋綠色產業集群的形成,在提高海洋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對海洋自然資源的消耗,不斷提高海洋全要素生產率和海洋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釋放碧海銀灘的“金山銀山”效應。
促進海洋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是打通碧海銀灘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的保障。我國著力推動向“經略海洋”的現代方式發展,據統計,截至2023年,我國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69個,年產生生態效益近1781億元,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建成並網3910萬千瓦,穩居全球第一位。一方面,精准化改造提升海洋傳統產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手段,推動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等傳統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推動形成數智化的海洋生態產品流轉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擴大海洋新能源、海洋碳匯等新興產業規模,依托海洋區域自然本底條件和優美自然風光,利用海、島、史、廟等特色資源,推進文旅融合新發展,大力發展海上休閑運動、海灘觀光戲水、垂釣潛水等海洋旅游經濟,持續創新海洋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建立海上“兩山銀行”,促進碎片化資源的集中化儲備和規模化整治,讓更多海洋生態紅利轉化為富民資本。
發展海洋高效生態漁業,是打通碧海銀灘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的基礎。2024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指出,“加快發展深遠海養殖,科學開發江河湖海食物資源”“穩妥推進遠洋漁業新漁場新資源綠色可持續開發”。作為漁業大國,2023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達7116.17萬噸,連續35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堅持海洋漁業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原則,執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完善漁業資源保護制度,形成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現代漁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同時,我國致力於發展海洋高效生態漁業,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高新信息技術,為海洋高效生態漁業提供“智慧大腦”,全面提高綠色優質水產品供給能力,拓展海洋高效生態漁業的產業鏈,建設海洋高效生態漁業綜合體,促進海洋牧場與文化科普、漁事體驗相結合,打造升級版海洋牧場示范區,不斷激發碧海銀灘“藍色新動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未來,應錨定“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建設目標,深入實施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托海洋特色優勢資源,大力培育發展海洋新產業新業態,探索建立海洋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運行機制,進一步打通碧海銀灘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以高品質海洋生態環境支撐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
(作者:羅賢宇,系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