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構建城鄉產業融合共贏新格局

王洋

2025年02月18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論壇】構建城鄉產業融合共贏新格局

【光明論壇】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長春市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統籌謀劃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城鄉融合是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而城鄉產業融合則是實現這一戰略的核心路徑之一。

城市與農村在空間結構、經濟形態和社會功能上表現出明顯的二元分化特征。對於產業而言,城市以其高度集聚的資本要素、先進的技術水平和完善的市場體系為核心優勢,而農村則以其豐富的土地資源、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見長。在此背景下,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一種制度創新,實質上是通過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和產業協同發展體系,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優勢互補,從而提升農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從長遠來看,這種融合發展將有助於重構城鄉關系,最終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一體化格局。

我國城鄉產業融合經歷了初步探索、統籌發展、系統推進3個階段。《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對城鄉統一要素市場建設有具體要求,推動了城鄉產業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至今,城鄉產業融合進入系統化推進階段。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政策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城鄉產業融合載體發展迅速,產業要素流動與配置得到改善,這場產業的“城鄉聯姻”初見成效。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累計培育全產業鏈產值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158個、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產業強鎮逾390個、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萬多家。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的投資規模已經達到數萬億元並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66.5%,較2018年提高了28個百分點。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勢頭強勁,同比增長18.3%。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收入1.32萬億元,同比增加9.8%。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1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018年的2.69縮小到2024年的2.34。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晰地看到,這場產業的“城鄉聯姻”還處在“磨合期”。具體來說,表現為融合效率和質量不高、融合深度不夠、融合動力不足等。因此,未來需要給城鄉產業融合加點“催化劑”,推動其邁向融合共贏新格局。

應加快應用數智技術,使其成為城鄉產業融合的“推進器”。通過推動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在城鄉產業中的應用,使城鄉產業鏈變得更“聰明”、更高效,加速城鄉產業融合的數智化升級。建設城鄉產業數字化平台,結合共享經濟的模式,使得城鄉資源像“拼車”一樣高效共享﹔利用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打造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溯源體系,讓每一粒糧食、每一棵蔬菜、每一個果子都能“自報家門”,確保農產品質量可靠。此外,還可以建設數智化產業園區,用科技手段推廣生態農業模式,讓城市的環保理念和農村的生態資源結合,加速城鄉“綠色合作”,推動農業向綠色低碳發展之路邁進,讓農村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同時,應讓治理機制成為城鄉產業融合的“潤滑劑”。通過完善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機制,推動農業與工業、服務業“深度擁抱”,實現產業鏈的縱向拉長和橫向拓寬。通過優化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民、企業等利益相關方都能共享發展成果。通過健全人才引育機制,吸引更多人才參與進來,為城鄉產業融合提供智力支持。

未來的城鄉產業,不僅是經濟的融合,更是文化的交融、生態的共享、幸福的共創。未來的城鄉產業,將打破界限、共享資源,讓城市和農村真正實現雙向奔赴,我們期待城鄉產業融合的種子早日長成參天大樹,結出豐碩的果實。

(作者:王洋,系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