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亞冬會志願服務彰顯“中國溫度”

張焱 張士英

2025年02月17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論壇】亞冬會志願服務彰顯“中國溫度”

【光明論壇】

剛剛閉幕的亞冬會上,一群身著藍白制服的年輕人,用服務熱情在冰雪賽場上書寫著全新的城市敘事。從冰球館精准引導的競賽志願者,到中央大街耐心答疑的城市志願者,這群平均年齡不足22歲的“小雪花”,讓國際友人見証了“爾濱溫度”,更讓世界看見了中國青年的時代群像。

當速度滑冰場館14場頒獎儀式實現“零失誤”時,人們不知道,這群手持托盤、身姿挺拔的禮儀志願者用對待專業考試的嚴謹態度,已將頒獎流程演練了上百遍。而專業性的背后,是嚴苛的選拔與訓練。近10萬人報名,選拔比例堪比頂尖學府的錄取競爭。組委會精心設計的90余場培訓中,既有應對突發心臟驟停的“黃金四分鐘”急救教學,也有處理跨文化溝通難題的情景模擬。這些“冰雪匠人”用專業素養証明,志願服務不是簡單的熱情奉獻,而是需要智慧與技能加持的現代公共產品。

如果說專業能力構筑了志願服務的骨架,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瞬間則為它注入了靈魂。在哈爾濱冰球館的“志願者之家”,2月生日的青年們許下“亞冬會圓滿成功”的共同願望﹔安保志願者小楊與父親隔空守護不同賽場,用微信分享的盒飯照片拼成“雲端團圓”﹔觀眾服務崗的小王將社交平台變成第二服務台,除夕夜仍在回復網友們的觀賽咨詢……這些如碎鑽般散落在冰雪中的故事,拼湊出年輕人獨有的浪漫:他們既能用表情包活躍工作群,也會在零下20攝氏度的戶外值守后笑著自拍。

志願服務創造的遠不止賽事期間的便捷體驗。當哈爾濱紅十字會配置的206個急救站在亞冬會后繼續守護城市角落,當經過481期急救培訓的市民成為“移動安全衛士”,人人都是志願者的理念正在重塑這座城市的文明基因。這些“后亞冬效應”証明,大型賽事的志願服務不應是曇花一現的景觀,而應成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推進器。

更具深意的是,這場青春接力正在重構世界對哈爾濱的認知。當留學生們用俄語、韓語、阿拉伯語架起溝通的橋梁,志願服務悄然成為文化傳播的柔性載體。就像那款嵌入志願者証書的AR冰箱貼,掃描后躍然而出的,不僅是冰雪運動形象的俏皮身影,更有志願者與各國友人並肩而立的全息影像。這種青春外交的潛移默化,或許比任何城市宣傳片都更具穿透力。

回望亞冬會的志願服務圖景,最珍貴的不是“5875名志願者、206個救護站點”等被量化的數據,而是無數個小我匯成大我的精神蝶變。冰雪終會消融,但由志願服務點燃的精神火種永不熄滅。從“爾濱溫度”到“中國溫度”,這群年輕人用微笑重新定義了“溫暖”:真正的溫暖,不在於物理溫度的提升,而在於心靈之火的傳遞。

(作者:張焱 張士英)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