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
劉璇璇
2025年02月12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把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數字時代如何更好推動教育發展,以教育數字化助力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是教育改革創新面臨的重大課題。新征程上,必須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圍繞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這一重要目標,以教育數字化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進終身教育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從國際看,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影響著世界發展的前景。因應信息技術發展,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從國內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離不開強大的人才支撐。這也需要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不斷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從而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提升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新時代,我們立足國情,把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與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緊密結合起來、有效貫通起來,推動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順應了時代發展需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確保泛在可及體現教育內在邏輯。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全民終身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式,迫切需要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之外確立終身教育。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教育資源的豐富,傳統的繼續教育不斷向縱深發展,最終也必然以終身教育為發展目標。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是繼續教育不斷向前發展內在邏輯的延伸,生動體現了數字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變化新特征。具體來說,“泛在”既要求線上的泛在,表現為教育通過電腦、手機等學習終端廣泛普及﹔又要求線下的泛在,表現為各類終身學習機構覆蓋城鄉、廣泛分布。“可及”不僅意味著突破時空限制,讓學習者時時處處都能夠獲得終身教育的機會﹔也意味著突破成本限制,讓學習者能夠在經濟上負擔得起所需要的終身教育﹔還意味著有質量、有效果,讓學習者能夠通過終身教育切實實現自我提升。讓終身教育體系變得泛在可及,必須扭住教育數字化這個關鍵,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注入強大科技動能。
堅持以系統觀念統籌做好重點工作任務。以教育數字化助力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能夠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做好這項工作,要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探索形成有效的方法路徑,以點的突破帶動面的提高。要以建設包括各類學習中心、各類場館在內的全民終身學習教學點為依托,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終身學習網絡。在此基礎上,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教學點之間數據互聯互通,完善協同機制和共享機制,有效統籌各方面教育資源,促進教學工作規范化和區域教育發展特色化。比如,把不同教育機構的課程資源統合起來,形成支持全民終身學習的課程資源庫﹔完善評價和選課機制,建立層級分類清晰、支持個人自主選課的“課程超市”等,以多樣化課程滿足學習需求。
(作者為國家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2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