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向華
2025年02月12日08:57 來源:學習時報
2023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各級領導班子要牢記黨和人民囑托,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防止換屆后容易出現的政績沖動、盲目蠻干、大干快上以及‘換賽道’、‘留痕跡’等現象”。
“留痕跡”原指物體受外力作用后表面留下的印記,習近平總書記用這一詞語生動比喻了實踐中少數換屆后的領導干部不認真履行職責,工作一味追求留下記錄,為了留痕而留痕,簡單將痕跡當政績,導致工作重心偏離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形式主義現象,表明了我們黨推動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態度。
《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性,各級領導干部要從思想深處弄清楚“政績為誰而樹、樹什麼樣的政績、靠什麼樹政績”這一重大問題,立足現實、科學決策,著眼長遠、注重實效,方能成就一番事業、惠及一方民眾。
“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人心如秤稱量誰輕誰重,民意似鏡照出孰貪孰廉。評判一個干部的政績,不僅要看其在任時“留痕”的業績,更要看其離任后群眾的口碑。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寫道,“‘潛’是‘顯’的基礎,‘顯’是‘潛’的結果,后人的工作總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之上的”。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有痕跡的顯功,也要做無痕跡的潛功。黨員干部既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迅速響應群眾急難愁盼,將顯績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杜絕浮夸虛報的“數字政績”,也要對長遠規劃、基礎建設等“慢工細活”保持耐心,穩扎穩打,為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但無論是顯績還是潛績,都需是真金白銀的實績。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關鍵在於“干在實處、務求實效”,隻求“留痕跡”決不可取。領導干部要勇於擔當、敢於作為,摒棄個人得失和短期政績的考量,將個人價值融入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之中,面對困難和挑戰不退縮、不畏懼,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深入基層一線,了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在實干的過程中,領導干部要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充分發揮集體優勢,形成工作合力,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政績不靠“痕跡”,不靠自我標榜,而是由人民評判,領導干部必須時刻銘記為民造福需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在決策與執行中,不圖一時之功、不慕一己之私,應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后真正的評價。隻有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將群眾的所需所盼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做到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才能實實在在推動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對共產黨人而言,人民始終是正確政績觀的核心,是干事創業的價值源頭。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領會並充分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將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創業上,不為個人名利所累,不為眼前得失所惑。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地把老百姓關心的事辦好,在“有我”中建功,在“無我”中奉獻,在舍棄“小我”中成就“大我”,拒絕“留痕跡”的錯誤行為,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