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系統把握建設教育強國的價值內涵

孫秀玲

2025年02月11日08:3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系統把握建設教育強國的價值內涵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扣中央關心、群眾關切和社會關注,將深化教育改革貫穿全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相統一,體現了建設教育強國的系統觀。落實《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需要堅持和運用系統思維,深刻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價值內涵,更好發揮教育強國建設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支撐作用。

  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中居於核心地位,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根本保証。

   建設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把握好教育領域全局與局部、當前與長遠、宏觀與微觀的關系,把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貫穿到辦學治校全過程。《綱要》對建設教育強國作出了全面部署,是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鮮明體現。落實《綱要》精神,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夯實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根基。要建立健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維護教育系統政治安全與和諧穩定,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切實扛起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責任,把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讓教育領域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堅持立德樹人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是教育政治屬性的集中體現。堅持立德樹人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根本任務,也是實現優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綱要》要求“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建設教育強國,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治理體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要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建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群﹔強化一體化“大思政課”建設,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空間陣地。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和成果應用,提升思政引領力。要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廣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建強教師隊伍。《綱要》提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筑牢教育強國根基”。要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發揮好黨員教師先鋒模范作用,引導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要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准,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師德失范“零容忍”。要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奠定強國根基。

  堅持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堅持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使命。

   《綱要》提出,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這體現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的統一。

   建設教育強國要按照《綱要》部署,從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視角深刻理解其戰略目標任務,主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局。要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和導向進一步優化布局,全面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為我國戰略科技力量、創新型知識體系及其治理模式的發展奠定根基。要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建立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支撐、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機制。要著力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加快學科交叉融合與新文科建設,不斷推出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成果,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要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的教育動能。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加強“留學中國”品牌和能力建設,吸引國際留學生來華留學﹔借鑒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鼓勵支持選拔優秀人才到國際知名高校、研究機構研修,擴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關系千家萬戶,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

   《綱要》提出到2027年,教育強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落實這一重大任務,要始終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價值追求,辦強辦優基礎教育,夯實全面提升國民素質戰略基點,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要促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要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和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要加強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要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加快構建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要完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核內容體系,重點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考查。要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加快補齊體美勞育短板,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為抓手,探索數字賦能教育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作者:孫秀玲,系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院長、教授)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