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陽 何光喜
2025年02月11日08:36 來源:光明日報
【學思踐悟】
近年來,我國取得了豐碩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成果,新質生產力實現穩步發展,科技創新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我們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激發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新質生產力是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的生產力,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新發展階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對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加速能源轉型革命、催生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源泉,是解決發展動力、發展不平衡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的關鍵路徑。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促進高污染高耗能發展模式向綠色發展模式轉變。新型綠色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綠色發展技術創新,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發展新型綠色產業,要求壯大數智結合、綠色低碳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通過技術研發、生產方式、業務模式、組織結構的全方位革新,持續優化經濟結構,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發展綠色生產力必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綠色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不僅充分體現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求和特征,而且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動力源泉。發展綠色生產力,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
發展綠色生產力,需要科技創新推動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技術和節能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將持續改進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大大降低能耗,減少化石燃料排放和廢棄物污染物的產生。智慧電力系統、智慧用能模式涌現,將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的深刻變革。人工智能、大數據、5G、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前沿技術,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實現傳統產業生產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改造,減少無效能耗和浪費,優化增長動能。發展綠色生產力,需要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三要素的綠色化。打造秉持綠色新發展理念、掌握綠色新技術、熟悉全球科學范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勞動者隊伍﹔以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攻關催生綠色生產工具和物質資料,形成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勞動資料﹔通過科技創新拓展新領域新賽道,形成統籌自然與社會、拓展生產邊界空間的新型勞動對象。
為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以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應從構建綠色科技創新體系入手,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
以基礎研究引領原創性、顛覆性成果涌現。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應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推動學科深度交叉,鼓勵科研人員在科技前沿基礎領域的創新探索。以有組織科研推進戰略導向、前沿導向、市場導向的基礎研究體系,引領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催動重大原始創新成果萌發。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藥、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領域,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大力培育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應用人才,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以技術攻關和應用促進綠色產業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應加快推動前沿科技引領下的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激發制造業綠色內生動力,鍛造“雙碳”目標下全球產業鏈的綠色競爭優勢。順應科技革命發展趨勢,把握產業轉型的重要機遇,推動新一代前沿技術全面賦能綠色產業體系。
以綠色轉型培育新動能、更新舊動能。以綠色生產力倒逼技術創新、實現傳統模式的綠色可持續轉型。以標准化的綠色和智能生產,倒逼技術創新實現生產力的“最優解”。推進能源經濟體系的綠色安全可持續轉型。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政府與市場、能源開發與節約利用的關系,推動“綠電”“綠氫”等產業的零碳化耦合。形成開放、公平、包容、科學、可持續的制度供給,以綠色金融催化技術創新和綠色治理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以綠色制造推動國內價值鏈和全球價值鏈的躍升。一方面,持續推進原材料、生產制造、銷售和售后的全過程綠色化,加速發展綠色制造業、綠色服務業、綠色能源產業,擴大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生活等綠色轉型領域的投資,打造高效綠色產業集群。加速培育構建低碳高效的綠色產業鏈,普惠創新、動態差異、階段推進的金融鏈,掌握綠色前沿技術的人才鏈,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倍增效應。另一方面,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面向世界、內外循環的綠色創新鏈,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的位勢和話語權。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進一步完善技術服務體系。
(作者:李陽陽、何光喜,分別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國際科技關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所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