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長效機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劉長全

2025年02月10日08:37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構建長效機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當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從湖南、浙江、河南等地的實踐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首先要守住底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同時要加強長效機制建設。

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提高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必須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突破1.4萬億斤,創歷史新高,為穩定大局打下堅實基礎。在歷史性突破的基礎上穩產增產,既要堅定地穩住農地面積,更要大力推進大面積提高單產這一重心,重點抓耕地與種子這兩個要害,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全面提升糧油作物單產。在耕地方面,要繼續加強高標准農田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種子方面,要推動種業創新模式升級,加快優良品種選育推廣。另外,要根據食物消費結構變化,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優化,重點按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要求,加快糧飼結構調整,通過提升農業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首先要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包括合理確定低收入人口范圍、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完善低收入人口分層分類救助政策體系等區域性支持政策。其次要進一步統籌鄉村產業振興與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設,一方面要繼續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做好“土特產”文章,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另一方面要強化鄉村產業聯農帶農機制,發展入股、合作、訂單生產與生產服務等多元化聯結帶動方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動有利於低收入人口以農地、農房等要素為紐帶參與鄉村產業發展的制度改革和創新,將農民增收、鄉村發展作為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發展的基本導向,讓鄉村產業真正成為富民產業。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建立長效機制就是要加強目標、任務、機制與手段等的統籌協調。一是統籌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實現各方面振興的協同發展與相互促進﹔二是統籌總體目標與階段任務、全局目標與區域化發展需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序推進和因地制宜落實﹔三是統籌資金投入、改革賦能與其他投入共同發揮作用,實現多措並舉、協同發力格局﹔四是統籌項目建設與運行管護,實現短期成效與長期可持續並重﹔五是統籌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方面作用,實現政府、農民、農村社區與企業等各類主體的積極參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需要進一步提升政府在頂層設計、健全制度、改革賦權與服務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通過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農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更好發揮市場激勵功能,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其中,這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經濟基礎、社會基礎和內在動力。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室主任)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