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盤活土特產提升鄉村產業含金量

徐 斯

2025年02月10日08:3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盤活土特產提升鄉村產業含金量

新春佳節,滿含家鄉味的“土特產”成為年貨的主角。因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歷史傳統或生產工藝而享有盛名的“土特產”,已經成為提振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樹立區域品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載體和基石。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這為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各地依托當地特色資源,聚焦龍頭企業培育、產業融合發展、農業品牌提升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一批批“土特產”翻山越海走進大眾視野,產業效應持續提升,農民收入穩步提高。一方面,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成績斐然,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定總數達到8.1萬個。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效益有所改善,2024年,預計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8萬億元。贛南臍橙、花牛蘋果、龍山辣椒、金溪蜜梨、長豐草莓……越來越多地方標志性特色農產品進入市場並打響品牌。

土特產熱賣有效促進了鄉村產業發展,不僅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而且對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地形、地貌千差萬別,動植物種類多,土特產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要不斷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提高“產”的效能,在差異化、品牌化、產業化等方面發力,持續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不斷提升鄉村產業“含金量”。

因地制宜,深耕差異化。發展“土特產”,必須突出地域特色,體現當地風情、鄉土文化,實現差異化發展,塑造競爭優勢,避免盲目模仿和同質化競爭。要知己知彼,充分盤點本地區的生態資源、產業資源、人才資源、文化資源等優勢資源,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要科學發展,在摸清資源、市場情況的基礎上,研究編制“土特產”發展規劃,科學制定特色產業品種發展目標,避免一哄而上。此外,還要持續深耕產品,不斷滿足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如利用生物技術改良作物品種,不斷提高“土特產”產量和品質。

聚焦特色,推動品牌化。培育叫得響、賣得好的土特產,推動特色產業品牌化發展是關鍵。一方面,以標准引領提升產品品質,不斷打造精品“土特產”。要加強特色產業全產業鏈標准體系的制定和推廣,持續開展“三品一標”認証。標准化的“土特產”產品更受歡迎,復購率也明顯更高。另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要堅持“一品一策”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充分整合新媒體、傳統媒體資源,積極開展全方位、全天候的市場營銷宣傳活動,持續做好“土特產”宣傳推介活動,讓“土特產”出圈、破圈。

融合發展,加快產業化。通過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實現水平和垂直分工的全面發展,以“小特產”成就“大產業”。在生產加工方面,做深做細產業鏈。要加快構建“土特產”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機制,培育壯大一批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打造“土特產”精深加工產業鏈,致力於開發更多新產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培育新業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由“土特產”種植(養殖)、加工逐步向“土特產+文創”“土特產+旅游”“土特產+展會”等新型業態深度拓展,將產品優勢轉化為地域優勢、產業優勢,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