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是體育盛事,更是生動的中國故事

王瑜

2025年02月10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是體育盛事,更是生動的中國故事

【光明時評】

2月7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亞冬會”)在哈爾濱開幕,中國再次成為國際冰雪運動的焦點。以“冰雪同夢,亞洲同心”為主題,本屆亞冬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的盛會,也是展現中國形象、傳遞文化價值、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舞台。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體育賽事早已超越競技運動本身,成為構建國家形象和展現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國際傳播格局面臨深刻變革,傳統的“單向輸出”模式逐漸式微,依托文化、體育等的“柔性敘事”正成為國與國之間打破文化隔閡、增進彼此了解和認同的有效路徑。

亞冬會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冬季綜合性運動會,覆蓋30余個國家和地區,吸引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在這個冰雪賽道上,無論是運動員在賽場上展現的拼搏精神,還是賽事中融入的文化符號,都將更容易打破距離和語言障礙,傳遞到受眾心中。“以體為媒、以文化人”的表達方式,將有利於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歷來是國家形象傳播的高光時刻。亞冬會開幕式上,“傳統與現代交融”成為凸顯新時代國家形象的一大亮點。開幕式團隊以國際化、時尚化、現代化的新方式,將科技、藝術與中國非遺民俗進行融合表達。“冰雕玉砌”的舞台設計,結合AR、裸眼3D、超高清包裹感大屏等技術,為觀眾呈現了一幅富有中華文化韻味的北國冰雪畫卷。

哈爾濱亞冬會是繼2022年北京冬奧會后,中國舉辦的又一重大國際綜合性冰雪賽事。截至目前,亞冬會已有來自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1275名運動員報名參賽。作為洲際賽事,亞冬會將為亞洲文明對話提供寶貴平台。亞洲許多國家擁有豐富的冰雪資源,其中蘊含著各國獨有的文化基因。以賽事為媒介、以冰雪活動為紐帶,促進各國冰雪文化的傳播交流,將助力推動亞洲地區不同文明的溝通互鑒,共譜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文明樂章。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年輕人已成為跨文化傳播的主力軍。賽前,很多年輕運動員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分享亞冬會裝備、場館“黑科技”、吉祥物盲盒手辦,打卡運動員村的美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亞冬會組委會也創新部署新媒體傳播,積極擁抱年輕人偏好和熟悉的敘事方式。亞冬會官方火炬傳遞活動直播吸引200多萬觀眾在線收看,還有多國年輕人參與相關話題的創作互動。這些真誠而頻密的民間交流互動,構建起更具親和力的“青年話語場”,增進各國年輕人之間的友誼與信任。

冰雪運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迸發出新的火花。無論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還是亞冬會吉祥物“濱濱”“妮妮”,都廣受歡迎。圍繞這些蘊含傳統文化元素的新IP,衍生出一系列諸如毛絨公仔、盲盒手辦、印章擺件等文創產品,經由年輕人的意義賦予和自發傳播,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通過這場賽事廣泛傳播的還有中國各個領域的新故事。其中,有冰雪運動從小眾潮流轉向大眾生活方式的體育故事,有冰雪資源從區域消費邁向全球產業的經濟故事,有致力於實現“零碳賽事”的綠色發展故事,更有以科技點亮智慧賽事的創新故事。哈爾濱亞冬會作為一個從體育到文化、從科技到消費的多維敘事場所,以體育競技為媒介,向世界講述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新故事。如何將賽事紅利轉化為長效機制,促進我國冰雪運動的未來發展,點燃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持久熱情﹔如何強化議程設置能力,主動挖掘議題,深化敘事﹔如何培育冰雪文化原創力,制作本土特色的文化作品,形成與賽事互補的敘事矩陣﹔如何更好地創新話語傳播模式,用青年語言重構中國敘事,都是值得我們探索思考的課題。

當各國運動員在冰面上畫出優美弧線,當不同語言的加油聲在場館內交織,我們看到的將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個國家開放包容、創新自強的生動故事。我們期待以哈爾濱亞冬會為契機,深化國際傳播體系建設,推動塑造更加立體、全面、鮮活的中國形象。

(作者:王瑜,系天津體育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副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