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強化產業融合助力物流降本

劉田原

2025年02月07日08:40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強化產業融合助力物流降本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為3.65億噸,同比增長4.3%﹔冷鏈物流總收入為5361億元,同比增長3.7%。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經絡,對於確保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而物流成本水平是物流發展質量的直觀體現,進一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有利於靈活調整供應鏈布局,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物流覆蓋面廣泛,涉及制造、商貿、科技、金融、農業等多個產業。作為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的作用不局限於簡單的貨物運輸和倉儲,而是貫穿整個供應鏈諸環節,有效整合了信息流和資金流。因此,通過在不同產業之間、同一產業不同行業之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再生、推動產業升級,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具體來講,物流與制造、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能有效引導企業構建靈活高效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促進供需適配以及動態平衡。另外,產業融合還可以推進供應鏈全鏈條整合,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企業由簡單壓縮服務成本轉向提質增效。

近年來,我國出台了《關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物流降本提供了明確方向。前不久發布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明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低至13.5%左右。各地精准對接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深化物流與生產制造、商貿流通等產業的融合,打造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物流生態圈,物流企業與產業鏈“鏈主”企業共同建設物流與供應鏈協作平台,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優化和模式創新,打造快速響應、高效協同的產業供應鏈服務體系。物流降本取得積極成效,社會物流成本佔比呈現穩中有降態勢,物流綜合效率明顯提升。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需求規模最大的物流市場,物流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不斷增強,但也存在融合層次不夠高、范圍不夠廣、保障不夠足等問題。對此,要進一步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提質增效,合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推動物流、生產和電子商務等經營主體形成高效供應鏈合作。推進供應鏈資源集成和渠道融合,從單一運輸配送服務向倉儲服務、綜合物流服務轉型,使物流服務不斷向工業制造、商業流通、農產品運輸、食品及醫藥冷鏈、國際貿易等各領域滲透,以更優供應鏈服務和更多增值服務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搭建物流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平台。聯手推進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對物流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為產業鏈延伸創造新價值。打破行業壁壘推動各方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推動物流資源的大規模集聚,進而實現物流作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協同化。

加強物流網絡建設。筑牢物流產業融合發展基礎,優化物流基礎設施布局,支持物流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高效銜接、深度融合。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大容量光伏電池運輸服務措施,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集裝箱船、多用途船運輸,保障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高效銜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

鼓勵物流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制定行業標准和規范推動物流標准化建設,優化人才引進。提高物流作業效率,優化設備和包裝結構,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打擊不正當競爭和違法行為。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降低物流企業成本,提升整個供應鏈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