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為何要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

2025年02月06日08:37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為何要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

在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裡的今天,人們越發認識到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科技創新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競爭新優勢的戰略先導地位更加凸顯。當前,我國將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既包括國家實驗室體系、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主體,也包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等載體。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就是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中,圍繞科技創新主線任務,搭建創新主體間的互動平台與合作機制,不斷加強各主體之間的協同與配合,推動有組織、建制化、體系化的重大科技創新。

現代科技創新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其中,由國家力量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產出是最重要、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一些發達國家較早建立了支持科學研究、技術發明和成果轉化的政策體系,國家決策的關鍵作用和高校、社團、企業的協同作用共同推動了新技術的萌發。如,互聯網就是從美國官方機構創建的阿帕網(ARPANET)發展而來的,后來經過科技組織的推廣,逐漸向全社會開放,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實現了國家力量下互聯網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的良性循環。可見,一些現代重大科技創新不是偶然的,很多時候需要國家力量的引導與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具有主體多、風險大、周期長等特點,如果沒有國家組織機制作為保障,很難有效協調多方主體、共同攻克科技難題,實現技術突破與應用創新。

在科技發展的歷史長河中,16世紀的意大利、17世紀的英國、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德國和20世紀的美國都曾是世界科學中心,世界科學中心的多次轉移見証了國家實力的此消彼長,其背后無不是機制變革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1810年德國創辦柏林大學,主張“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把科學研究作為大學的第二職能,促進了科學研究與工業化的結合。在此條件下,愛因斯坦、普朗克等頂尖科學家的人才引領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催生了大量新的科技理論與應用。此外,西方國家較早建立了諸如知識產權、教育、反壟斷、投融資等領域的相關體制機制,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科技體制改革讓科技創新的活力動力得以迸發,對塑造科技實力強勁的大國強國起著關鍵作用。

當前,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深入發展,面對動蕩的國際形勢和西方國家的蓄意“脫鉤斷鏈”、打壓封鎖,重大科技創新無疑是我國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動力,是我們攻克“卡脖子”難題、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核心。近年來,我國著力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成立了中央科技委員會,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實現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的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這正是應國家戰略之需、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關鍵舉措,有助於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著眼於現實需要,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是打破制約科技創新桎梏的現實考量。當前,我國重大科技創新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從創新活動實效來看,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創新目標不一,有的謀求科技產出的效益,有的為了學術成果的評價,有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各創新主體之間價值目標存在“錯位”,聯動性不佳,有可能形成“孤島效應”,不利於創新發展。從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互動來看,產業與技術的融合欠佳,技術成果轉化仍有不暢,從科技創新到成果應用的“最后一公裡”尚需打通。從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來看,還存在治理效能不高等問題,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有效聯動和系統集成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有助於解決創新主體間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和資源配置重復分散的問題,通過統籌科研力量、資源平台和重大任務之間的關系,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構建高效順暢、開放協同、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體系。

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就要通過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做好系統謀劃,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形成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科技組織和金融機構等多方主體合力,提升國家整體創新效能,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和有效應用。充分發揮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三者相互支撐作用,加強統籌和系統集成以破解重大科技創新難題,塑造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新優勢。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持續營造企業創新的良好環境,進一步發揮領軍企業高效集聚資源的能力和對市場的洞察力感知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作者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