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解決“卡脖子”問題要把握好幾個關系

黃慶橋

2025年02月06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解決“卡脖子”問題要把握好幾個關系

【科學隨筆】

2024年制造業成績亮眼——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我國工業基礎穩、產業韌性強、發展潛力大,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不斷加快。但不能否認,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未解決,筆者在調研中也發現,解決“卡脖子”問題,需要把握好幾個關系。

關系一:引進吸收與自立自強。

學習、借鑒、吸收全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現階段,更不能因為外部打壓而保守、封閉起來,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國際經驗表明,開放合作可以匯聚全球智慧,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和優勢互補,加速科研成果的產出,促進全球共享知識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發展紅利。與此同時,全社會都要深刻認識到科技自立自強的極端重要性。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洋拐棍”是靠不住的,這既是歷史的經驗教訓,也是現實的殘酷冷峻。須知我們買來的是設備和產品,不是技術能力本身,要掌握技術,就必須自己干,正所謂“隻有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從這個意義上講,吸收引進和自立自強絕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的,正如一個人吸收外部知識的能力取決於他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而一個組織、一個國家通過自立自強、自主研發而達到的相關知識水平,決定了它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關系二:政府作用與市場機制。

從道理上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應該同時發揮政府和市場機制兩方面的作用。但是,現實情況要比理論復雜得多,中國基於自身國情和制度優勢並充分吸收世界先進經驗,探索“新型舉國體制”下突破“卡脖子”問題的有效途徑,無疑是理性的抉擇。實踐証明,“新型舉國體制”是成功有效的。首先,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對擬突破的關鍵技術領域及其可行性進行多重論証﹔其次,建立跨部門協調和行業聯盟的組織模式,將科研院所的技術儲備與企業的產業化能力相結合﹔最后,通過技術試驗與評價平台實行持續的風險管控,根據成果反饋與技術趨勢進行分階段調整。如此循環迭代升級,不僅獲得了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也為后續的技術升級與產業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面向未來,“新型舉國體制”的要義在“新型”二字,也就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怎麼樣提高“舉國體制”的效率和性價比,唯如此,才能有競爭力,才能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

關系三:單一技術與技術系統。

根據朴素的生活經驗,技術一般是單一的,掌握某項技術、獲得某項技能、生產某種產品。但是,如果以此謀劃“卡脖子”問題的破解之道,則存在嚴重問題。現代科學技術日趨復雜,關鍵核心技術並非單一技術,而是一個技術系統、技術群、技術體系,我們必須要有“技術鏈”的概念。作為技術系統,關鍵核心技術的鏈條和環節很多很長,是成千上萬單個技術的高度集成。因此,必須認識到,人們常說的某項“卡脖子”問題絕不是簡單的“一個問題”。關鍵核心技術的這一特質,導致其科研攻關往往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等,這些主體之間的互動不僅是動態的,而且呈現出非線性特征。因此,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必須統籌考慮,多頭並進,重點突破,解決好配套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和實時風險評估,作出動態調整。“揭榜挂帥”也好,“有組織科研”也好,都要注意這個問題。

關系四:長期積累與快速迭代。

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研發周期長、投資規模大、難度系數高、涉及面廣,需要協同攻關重要設備、關鍵材料、核心技術、關鍵部件、關鍵工藝等等,可以說是一個集科學層面的理論問題、技術層面的開發問題、工程層面的產品問題於一體的系統鏈條。這一特質,決定了技術攻關必須要有戰略耐心,堅持長期主義。但是,在技術迭代越來越快、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同樣必須高度關注技術迭代特別是顛覆性技術。簡單來講,顛覆性技術有兩類,一類是系統外的,例如智能手機照相技術對傳統照相機的沖擊﹔另一類是技術系統內的,例如智能觸屏手機革命。人類技術創新的歷史,其實也就是技術不斷迭代的歷史,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的歷史。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在賦能各個技術領域,技術迭代速度不斷加快,顛覆性技術層出不窮。這啟發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必須給予技術迭代和顛覆性技術足夠重視和高強度投入。

上述幾個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我國是一個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總體上處於追趕階段的后發國家,平衡好、處理好這些對立統一面,對於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方法論意義。

首先,要尊重客觀規律。科技發展史表明,科學和技術的進步革新是有規律的,世界科學和技術中心的形成和轉移是有邏輯的,關鍵核心技術的形成、積累和突破也是有章可循的。這既給了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底氣和勇氣,也要求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不能蠻干,不能想當然,要沉得住氣,尊重科學發展規律,尊重技術攻關規律,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尊重產品開發規律,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等等。尊重規律,我們的戰略、政策和措施就會更加理性、務實、周全,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步子就會蹄疾而步穩。尊重規律,就是保持戰略耐心,就是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捷徑。

其次,要形成正向激勵的制度安排。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從根本上講是一個政策和制度安排問題。當前,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各部門協同發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合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氛圍和共識已經形成。同時也要認識到,政策措施並非越多越好,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解決根本問題才是關鍵和要害。解決“卡脖子”問題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各類型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公眾等多元利益主體的共同參與,能夠聚合起這些多元主體長期合作、長期堅持、長期投入下去的,必然是具有正向激勵功能的制度安排。政策往往是階段性的,而制度則帶有長期性、穩定性。激勵性的制度安排是法治的,是管長遠的,是凝聚人心、穩定人心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需要法治思維,法治框架下的合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政策體系和制度安排將更加有力、更加高效。

(作者:黃慶橋,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