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傳承中創新更有活力

商瑞

2025年01月31日08:39    

年味兒淡了嗎?

除舊布新、迎禧接福、逛廟會等傳統年俗,在有的人看來少了很多,他們感覺年味兒淡了。而在不少人看來,春節假期裡,鄉村旅游、觀影看展、趕集掃貨,春節依然年味兒滿滿。不同人,不同看法,其原因是時代變遷。

年俗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年俗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儀式和習俗,傳遞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價值觀,體現了民族文化自信。

然而,年俗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傳統年俗正面臨著信息技術和便捷服務的影響。如春節不打烊,很多居民將年夜飯安排在酒店餐廳,缺少了熱鬧的氛圍﹔信息技術發展,拜年問候大多通過微信短信進行,減少了見面機會,等等。如何在新時代,讓傳統年俗文化迸發新活力?關鍵要靠創新發展。

年俗創新要堅守文化內核。春節有厚重的歷史積澱。年俗飽含傳統文化力量,承載著團圓、辭舊迎新、祈福納祥等多種文化內涵。歡度春節的形式可以變,但年俗的精神文化內核不能丟。如,無論是回家省親,還是網絡空間家人暢談,創新雖然改變了年俗的形式,但傳承和堅守的依然是闔家團圓、彼此祝福的內核。

年俗創新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無論是貼春聯拜年還是吃年夜飯,年俗文化飽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而在當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這要求傳統的年俗也要豐富手段,推陳出新。如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喜歡參觀非遺展覽、參加文化交流,以此來豐富知識,了解傳統文化,這些新變化對年俗文化提出了創新要求。

年俗在創新中迸發活力。傳統年俗早已融入生活,形成習慣,傳承多年。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年輕人更喜歡通過新形式、新渠道豐富過年體驗。因此,傳統年俗要應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創新形式與內容。如“網上年貨節”、“雲守歲”、視頻拜年、數字人拜年、數字紅包等,既激發了年輕人興趣,更傳承了互送祝福的美好傳統。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年俗創新是一個永恆的命題。唯有如此,年味兒才更濃,年才更有活力。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王瀟瀟、梁秋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