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本報理論版今起推出“訪談錄”專欄,邀請嘉賓聚焦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等,開展深度對話與交流。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中國將始終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持走合作發展的道路。”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演進,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今天的世界需要怎樣的國際秩序?為什麼說中國始終是國際秩序的堅定維護者?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國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本期“訪談錄”邀請嘉賓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編 者
嘉 賓: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陳東曉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翟 崑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吳 浩
主持人:本報記者 王雲鬆
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是維護國際秩序的關鍵
近代以來,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這些國際關系演變積累的公認原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
主持人:當前,世界多極化進一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什麼是現行國際秩序?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對於維護現行國際秩序意義何在?
陳東曉:現行國際秩序是二戰后世界各國吸取20世紀人類遭受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為基礎,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及普遍人權為根本目標而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國際規則及其保障機制。
聯合國憲章奠定了現行國際秩序的基石。維護現行國際秩序,首要的是堅持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重要意義更加突出。因為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是當今世界的主要亂源,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背道而馳。要確保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進程,就必須共同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共同堅持普遍認同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要確保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有效應對諸如氣候變化等新挑戰,就必須加強聯合國權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翟崑:現行國際秩序是二戰結束以來,尤其是冷戰結束后的當下,各國應共同遵守的國際秩序,包含“三個一”:世界隻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隻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隻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對於維護現行國際體系有多重意義:一是整體性,目前聯合國有193個會員國,涵蓋了當前國際體系內絕大多數國家﹔二是合法性,聯合國憲章是所有聯合國會員國必須恪守的﹔三是基准性,聯合國宗旨和原則是“同球共濟”的基准﹔四是歸一性,很多國家對未來新秩序都有主張,這更突出了遵守聯合國憲章的緊迫性。
主持人:正如陳東曉院長所說,聯合國憲章奠定了現行國際秩序的基石。但現實中,聯合國工作有時受到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阻撓,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難以得到全面有效執行。少數國家鼓吹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對聯合國的效能和權威造成嚴重損害。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如何支持並強化聯合國作為多邊主義核心平台的作用?
吳浩:聯合國憲章是一部公平與正義的“教科書”。“我聯合國人民同茲決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集中力量,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80年后,重溫聯合國憲章,更有不忘初心的重要意義。
主持人:的確,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的先輩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聯合國憲章,奠定了現代國際秩序基石,確立了當代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作為二戰中傷亡最大的反法西斯盟國之一和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創始會員國,中國始終把捍衛聯合國權威、維護二戰后國際秩序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
翟崑:聯合國作為多邊主義的核心平台,遭遇的挑戰從未停止過。多邊主義的邏輯是為大多數國家利益服務,這勢必與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等對立。因此,聯合國需要倡導並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中國已經探索出一套系統性舉措:一是堅定維護和支持聯合國,明確提出上面提到的“三個一”的主張﹔二是不斷增加聯合國會費分擔,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推進南南合作,壯大“全球南方”,使得多邊力量更加平衡﹔三是不斷推出全球治理的倡議並付諸實踐。
陳東曉:中國支持並強化聯合國作為多邊主義核心平台作用最顯著的例子之一,是10多年來中國對聯合國的財政貢獻持續增加,成為聯合國會費和維和攤款第二大出資國,2025至2027年間將承擔聯合國超過20%的常規預算開支。
吳浩:另一個視角: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今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5周年。
主持人: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包括維護在聯合國框架內簽署的一系列國際公約。中國積極促成、主動簽署並堅定維護有關國際公約,且在公約規定的責任清單之外,堅持以更高標准主動提出自主要求,具有何種世界意義?
陳東曉:面對美國開始新一輪退出聯合國機制,中國以實際行動堅定支持聯合國等在國際事務上發揮更大作用。比如,中國嚴格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也是五個核武器國家中唯一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及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國家。
吳浩: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例,中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首批締約方之一,也是最早簽署和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家之一。2015年,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巴黎協定》的最終達成作出歷史性貢獻。2016年,習近平主席親自交存中國批准《巴黎協定》的法律文書,推動《巴黎協定》快速生效。2020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
陳東曉:中國倡導和推動實施的一系列多雙邊合作,激勵著更多國家積極參與國際公約的履行以及全球問題的解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贊:“中國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第七十八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弗朗西斯表示,中國在維護多邊秩序、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和重要影響力”。
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
習近平主席指出:“作為國際社會的穩定、積極、進步力量,中國將始終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同各國一道,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就是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切實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主持人:當前,國際社會對“合作赤字”“秩序赤字”的擔憂上升。《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甚至以“雙輸?”為主題。“新冷戰”威脅加劇世界動蕩,“大國制衡”等沉渣泛起,這造成了哪些挑戰、產生了何種問題?
翟崑:如您所述,當前地緣政治“顯性化”、全球治理“赤字化”、大國關系“對立化”、國際形勢“動蕩化”,給世界多極化進程造成很大挑戰。一是倒果為因,認為目前全球秩序動蕩的地緣政治動力源自“東升西降”,“全球南方”國家沖擊了西方國家主導的秩序﹔二是忽略多極力量的作用,比如歐亞集團發布的2025年全球風險的頭條就是“G0”世界,意為“無極世界”﹔三是導致多極之間的協調困難,影響被認為是多極力量的國家在多邊框架內形成實質性磋商成果。
陳東曉:團結與合作是維護國際秩序穩定及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唯一正確選擇。當前,“新冷戰”思維與霸權行徑帶來的問題首先是對國際合作與互信的嚴重破壞,加劇國際社會陷入陣營對抗的風險,致使全球伙伴關系受損,互信機制難以構建。合作要求各方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照顧到其他國家的合理訴求,實現共贏。過度追求自身利益或一味追求絕對安全必然導致合作意願下降,“合作赤字”凸顯,一些國家看似能在特定議題上短期獲利,但最終將陷入封閉對抗的循環中。霸權主義國家為維系國際事務主導權,常常採用干涉內政、制造分裂等手段,這不僅惡化了地區與國際安全形勢,更使世界多極化進程動蕩不安。霸權主義國家以維護壟斷利益和絕對安全為導向,對國際秩序與規則採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原則,導致現有國際秩序面臨瓦解危機。
主持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寫道:“歸根結底,所有國家最終必須要參與到世界秩序的構建過程當中。”隻有攜手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確保各國共同參與、共同受益,才能推動多極化進程行穩致遠。中國積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有著怎樣的深刻考量?採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對維護現行國際秩序意味著什麼?
吳浩:聯合國憲章規定:“本組織系基於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平等的多極化,是基於主權平等這一當代國際關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則,要體現各個國家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確保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充分享受發展機遇,共同制定規則。有序的多極化,是要共同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有序的多極化之“序”,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詮釋為體系、秩序和規則,也就是剛才所提到的“三個一”。
主持人:平等的多極化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有序的多極化是國際關系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翟崑:我理解,世界秩序的總方向是多種合力的結果,是多極化基礎上的共同治理。這是在三層事實疊加基礎上的判斷:一是西方國家已經不能再建設性地推進世界秩序構建了,承認並接納“多極們”在世界秩序中發揮作用是歷史趨勢﹔二是被稱為“多極”的國家,必然會如基辛格所料,在世界秩序演進中發揮重大作用﹔三是金磚擴員以及“全球南方”概念問世,說明中國積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不是排斥“舊極”,拉攏“新極”,而是號召包括新舊極在內的多極對全球性問題共同治理。這是與舊秩序的根本不同,是歷史的分水嶺。
主持人:習近平主席指出:“‘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志。”中國是如何倡導“全球南方”共同做維護和平的穩定力量、開放發展的中堅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設力量、文明互鑒的促進力量的?這對國際秩序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陳東曉:中國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始終推動“全球南方”開放包容合作。比如,在安全領域,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針對烏克蘭危機,中國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堅持勸和促談,與巴西一道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六點共識”﹔在中東,成功推動沙特和伊朗和解。在發展領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搭建起全球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為“全球南方”國家帶來廣闊發展機遇。在文化領域,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和陣營對抗,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國倡導的全球治理觀,獲得“全球南方”國家廣泛響應,有力推動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
翟崑:中國是推進“全球南方”最具建設性的力量之一。中國對待“全球南方”有明確的原則、立場、政策、行動,提供了一系列符合時代精神、民心所向、國際所需的“中國方案”,為推動人類進步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近年來,國際局勢波詭雲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給國際貿易乃至全球經濟帶來嚴峻挑戰。習近平主席強調,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從未改變”“動力仍然勝過阻力”。中國積極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和國際貿易規則。
主持人:當前,全球南北差距、復蘇分化等問題更加突出。比如,聯合國指出,新冠疫情期間,七國集團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總計相當於2800億美元的資金,而人口遠超七國集團的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獲得的資助總計隻有約80億美元。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就是順應各國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的普遍要求,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是如何反映“全球南方”國家呼聲、體現“全球南方”國家利益的?中國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吳浩:普惠的經濟全球化,是要在全球范圍內妥善解決各個國家之間和各個國家內部發展失衡的問題,共同做大並公平分好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蛋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都能享有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共同繁榮、互利共贏。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是要支持各國獨立自主走出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反對發展模式的單一化,摒棄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保持全球經濟增長活力與動力。
主持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實踐上起到了既做大又分好經濟全球化“蛋糕”的作用,是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典范。同時,普惠包容,也是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內容。
陳東曉:是的,全球發展倡議凝聚各方共識,推動南北對話與南南合作,得到100多個國家及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參與。
翟崑:普惠包容是中國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標識。在經濟全球化不同階段,有不同時代標識,比如開放流動、公平貿易等。這些時代標識一方面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同步解決了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問題。進入21世紀,全球治理赤字凸顯,“不普惠、不包容”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問題。因此,“求普惠、求包容”自然成為致力於共同發展的中國的經濟全球化主張,也就成為當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標識和主要動力。
主持人:面對保護主義陰雲,面對某些國家動輒“脫鉤”“筑牆”,中國是如何繼續堅持和維護已經被實踐充分証明是正確有效的貿易自由化、多邊貿易體制等規則體制,並不斷創新、完善和發展,努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的?
吳浩:我認為可從四個角度看,一是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中國2001年12月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推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中國已建設運行22個自貿試驗區﹔三是著力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中國已經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貿協定,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四是舉辦進博會等,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翟崑:通過對中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的長期觀察,我認為可以理解為“守正創新”。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現有國際體系和多邊機制內的守正創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並推進世貿組織的改革,創新更多更符合“全球南方”國家發展需求的規則和標准等。另一個是在現有國際體系和多邊機制之外的守正創新。目前的多邊機制和多邊機構一定程度上面臨發展乏力、制度困境等難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需要一些能適應新特點、解決新問題、推動新發展的多邊機制。中國在這方面表現突出,比如發起成立亞投行、絲路基金等。
主持人: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指出,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要堅決反對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堅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如何理解開放、包容、普惠、均衡?這四個“關鍵詞”所展示的價值理念對於維護現行國際秩序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陳東曉:當今世界經濟秩序正面臨逆全球化與泛安全化的嚴峻挑戰。倡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是我國提供的重要國際公共產品。開放,旨在深化國際分工與合作,使商品、服務、資本、技術、人員、數據等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便利及有序地流動與配置,從而推動世界各國經濟深度融合與發展。包容,意味著承認世界各國在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及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與模式,摒棄歧視性、排他性的標准與規則,實現共同發展。普惠,著重強調經濟全球化的成果應更多惠及世界各國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讓不同國家、階層與人群都能參與並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實現互利共贏與共同繁榮。均衡,是致力於緩解因資源稟賦差異和資源全球配置不公平導致的國家間及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以及解決各國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問題,推動世界經濟協調發展。這四個“關鍵詞”體現了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價值追求,對推動人類進步有重大意義。概括講,開放為人類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包容促進了國際合作與互信,普惠將不讓任何一人、一國掉隊的承諾轉化為現實,均衡持續提升世界經濟發展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
吳浩:誠如前述,平等的多極化和有序的多極化,在一定意義上對應著全人類共同價值中的“民主”和“正義”。普惠的經濟全球化和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在一定意義上對應著全人類共同價值中的“公平”和“自由”。此外,開放與和平、均衡與發展各是一組辯証統一的有機體:和平是開放的先決條件,均衡是發展的理想狀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實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開放、包容、普惠、均衡、平等、有序真真切切地詮釋了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內涵,對現行國際秩序有著“定盤星”的作用。
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期待。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堅持權利和義務相平衡,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主持人:習近平主席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和全球性挑戰增多,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成為大勢所趨。如何理解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目的不是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創新完善?
陳東曉:加強和改革全球治理體系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面對全球性挑戰,特別是一些國家揮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大棒,全球治理體系隻能加強,不能削弱。同時,全球治理體系也要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發展變化,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長期以來,一些重要國際組織被少數發達國家所主導,“全球南方”國家的正當利益訴求得不到充分體現。為此,中國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主張增加“全球南方”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並倡導尊重各國文化傳統及發展階段差異,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國際規則體系。
主持人:這樣看,無論是推動改革包括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內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還是推動建立擴大金磚機制等多邊機制,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在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基礎上,不斷增強全球治理體系的包容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吳浩:在我看來,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有這樣幾個特征:一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價值引領,主張各國共同商議全球事務、共同建設治理體系、共同分享治理成果﹔二是聚焦當今世界最為突出的發展、安全、文明的議題,提供以“三大全球倡議”為代表的國際公共產品﹔三是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並取得豐碩成果﹔四是賦予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新的內容,提出的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等理念,成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新亮點。
主持人:“別再讓世界四分五裂,而是聯合起來,使2025年成為一個新的開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在新年致辭中呼吁。當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未來,中國如何進一步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堅定維護現行國際秩序,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陳東曉:未來,世界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將進一步增加。進一步彰顯負責任大國作用,中國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導作用,推動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得到切實遵循,支持聯合國進行合理改革,使聯合國更好地適應國際形勢變化。要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深化拓展全球伙伴關系,加強上海合作組織、“77國集團和中國”等重要平台和機制,凝聚“全球南方”國家共識和合力。要主動引領規則制定,使規則能夠充分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訴求。要持續增強綜合國力,夯實能力和基礎,不斷釋放中國式現代化的紅利,為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翟崑: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可以給全球最大多數的人帶來良好的外部環境。詩人海子的詩,很能說明這種世界人民的所願:“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可能是良好的全球治理給每個人帶來的理想圖景。在去年9月聯合國未來峰會通過的《未來契約》,顯示出各國可以團結起來,重塑一個為所有人和所有國家服務的多邊體系。中國將攜手各方重溫聯合國成立初心,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作用,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筑牢世界和平與發展之基。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維護現行國際秩序,也是塑造未來國際秩序。
制圖: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7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