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 

商志曉

2025年01月27日08:07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指明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賡續中華文脈”的歷史使命,明晰了“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傳承弘揚的基本路徑,我們務必深刻理解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賡續中華文脈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賡續中華文脈,是由中華文脈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深刻影響和重大意義所決定的,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事業所需要的。立足當前,我們之所以要賡續中華文脈,歸結到一個根本點上,就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指明“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使命任務,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將強國建設融會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著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統攬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明確指出並告誡全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是憑空而來、驀然出現的。它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積極探索並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奮力開拓並勇於實行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進程所奠定的堅實基礎上啟程的,是與中國共產黨領導進行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斗爭、與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列強侵略並探尋救亡圖存道路的不懈努力、與中華民族在數千年間對大同社會美好理想的矢志追求,具有內在的歷史聯通,呈現一脈承襲的持續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唯有賡續中華文脈,我們的強國建設才有根基、才有文化上的深厚支撐﹔唯有賡續中華文脈,我們的民族復興才有依托、才有走向未來的持久動能。新時代新征程賡續中華文脈,不只是民族情懷、根脈存續的需要,更是事業所需、實踐所求。賡續中華文脈,合於從歷史走來的當代中國的發展邏輯,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深切呼喚。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賡續中華文脈的現實路徑。在賡續中華文脈的問題上,我們不隻要當好“保管員”“守護人”,更要用心、用情、用力履行好歷史托付的重大責任,處理好繼承與傳遞、接納與轉化、珍存與拓展的關系,自覺做禮敬歷史傳統並推進創造創新的“傳承者”與“弘揚者”。這樣一種賡續中華文脈的角色責任和使命擔當,要求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務必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工作,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工作,著力點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脈的“物化”成果和“實態”表現,是源出並流淌在數千年民族歷史中一襲文脈的承載與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淵源深厚,中華文脈也就根基堅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脈也就律動有力。賡續中華文脈,需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遠古走進現代並展現出應有的當代價值,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時代要求,這是現實路徑。

作為賡續中華文脈的現實路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對其內涵加以補充、拓展,使之進一步提升、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發揮其立足現實並解決當今時代問題的功能。這樣一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實質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過程,是一個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的過程,是一個“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過程。賴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賡續中華文脈才能扎實推進、走深走實。

推進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沿著正確道路深化開拓。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輕而易舉,需要不斷深化、不懈開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魂脈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指導地位,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不斷拓展和深化中國式現代化,促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邁出堅實步伐。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我們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必須全面總結歷史成就和基本經驗,錨定目標任務和努力方向,沿著正確道路不斷深化開拓。一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牢固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二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基本路徑,以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以精神文明發展為國家強盛、社會進步提供精神支撐,凝聚民族精神和人民力量,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三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在新時代新征程深化發展。通過深化推進“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彼此契合基礎上達到互相成就,推動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

路正前程闊,道通萬裡行。賡續中華文脈是為了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賡續中華文脈是黨和人民始終如一的使命與追求。我們要持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賡續中華文脈打牢根基、提供動能,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注入生機、鋪平道路。隻要我們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文脈必將永葆青春力量和精神魅力,支撐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行穩致遠,為世界文化繁榮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山東省高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

(責編:劉圓圓、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