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2025年01月23日08:23 來源:經濟日報
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5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包括“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其中一項具體工作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需總結成績和經驗、分析研究新形勢,以創新思維和扎實行動,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具有全球影響和戰略意義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提出的第一個全球性、大規模、全方位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經過多年來的務實推進,已取得顯著成效。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彰顯戰略遠見,意義非凡。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要路徑,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近年來,中國不斷放寬外資准入,2024年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減至29條,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截至2023年底,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在18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4.8萬家,其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境外企業1.7萬家。從理論上講,境外企業收益再投資佔比提高,可以從一個側面體現投資增值能力,反映企業對“一帶一路”長期投資的意願和信心。2023年,中國境外企業的經營情況良好,近七成企業盈利或持平,當年收益再投資784.6億美元,佔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44.2%。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略支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實踐平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經濟系統同外交系統耦合,更好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傳承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通過積極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開展務實合作項目、支持民間交往等,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
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成為當今世界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與國際合作新平台,為世界經濟繁榮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開辟了新空間,其國際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增強。2023年11月,《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的願景與行動——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展展望》發布,提出了一系列願景思路和務實行動舉措,展現出共建“一帶一路”更加光明的未來。
一項國際合作倡議穩扎穩打地堅持十多年,展現了極強的戰略遠見、戰略勇氣與戰略定力,其影響已經呈現從量變到質變的積極變化。
就項目類型看,基建、產能合作等重要項目搭建基本完成,且新項目不斷入列。例如,作為中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錢凱港項目一期工程於2024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南美首個智慧港口,對吸引南美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有極強的示范效應。就企業主體看,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是“一帶一路”的主力軍,民營企業是生力軍,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推動各領域合作和項目建設。
目前,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社會生產新變革,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經濟、技術、產業、社會發展普遍規律和時代大勢,在數字、綠色等新領域加強合作、培育新增長點的空間很大。目前,數字絲綢之路的合作成果日益顯著。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還有很多國家表示希望與中國深化綠色絲綢之路合作。
但還要看到,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必須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有效克服地緣沖突影響,提升系統性風險防控能力水平,促進共建國家間加強溝通對接,強化安全共同體意識,正確處理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於我有利的關系。特別是聚焦共建國家民眾“看得見、摸得著”,容易提升獲得感、幸福感的基礎設施建設、衛生健康、綠色生態、教育培訓等領域,發揮“小而美”惠民生項目潤滑劑、黏合劑的作用,深化同共建國家的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同時,重視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境外項目風險的全天候預警評估綜合服務平台,及時預警、定期評估。在海外的中國企業應加強務實合作,既遵守中國的法律,也遵守所在國當地法律和國際規則,提升海外廉潔風險防范能力,加強項目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
加強機制建設和統籌謀劃
機制建設對於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主動塑造有利外部環境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管方向、管長遠。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需要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統籌管理機制、“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協調推進機制、產業鏈供應鏈務實合作機制、新興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投融資多元化保障機制、風險防控內外協同機制、廉潔絲綢之路合作機制等,始終堅持一切合作在陽光下運行,消除對外經濟合作的阻礙。
共建“一帶一路”是一項系統工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其系統性更加突出。不斷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贏發展新空間,必須重視做好相關方面的統籌謀劃。
統籌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准“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這些年來,“硬聯通”領域每年都有標志性項目落地或取得重大進展。共建“一帶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基本架構,加快推進多層次、復合型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為促進經貿和產能合作、加強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10月,中國和印尼共建“一帶一路”的金字招牌——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2024年12月,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項目啟動儀式舉行。中吉烏鐵路是三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標志性工程,將大大改變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在地理發展條件方面的約束。“軟聯通”可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規則標准,倡導對接國際規則標准,鼓勵發展中國家採用適合自己的規則標准。“心聯通”有助於打造更加緊密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例如,2024年6月,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泰馬跨境鐵路班列在重慶啟程,將促進通道沿線地區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和產業聯動。2024年被確定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通過舉辦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等領域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我國與東盟國家的人文交流合作。把“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將進一步促進互聯互通走深走實,實現發展聯動和成果共享。
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如果說重大標志性工程像是動脈血管,那麼“小而美”民生項目就像是毛細血管,兩者統籌推進,可以更好增強共建國家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增進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廣泛認同。民生連著民心。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推進工業化、現代化的職業技能人才。目前,中國已在亞歐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0余個魯班工坊,學歷教育累計培養學生近萬人,實施職業培訓超過3.1萬人次。魯班工坊建設堅持需求導向,在共建國家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物聯網等70多個專業,幫助更多年輕人實現就業。實踐証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要“通路”,更要“通心”。有溫度的民生項目是最通民心的,是最有效力最能夠實現共振的。
統籌鞏固傳統領域合作和穩步拓展新興領域合作。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需要優化存量、創造增量。如果把傳統領域合作比作存量,那麼新興領域合作就可以說是增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台建設。數字經濟時代,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離不開數字賦能。2024年,中國與新加坡數字政策對話機制首次會議就數據跨境領域合作展開交流,雙方將通過機制建設,便利企業數據跨境流動,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當前,人工智能正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願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此外,綠色、健康等也都是共建“一帶一路”極有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就健康絲綢之路而言,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也是世界傳統醫藥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展現出豐富的多元價值。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在中醫藥領域的國際合作有序發展,有關部門印發了《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推動進口和出口、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貿易和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必將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全球共同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