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潘家棟 肖素萍

2025年01月23日08:2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學思踐悟】

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任務,明確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為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先機,世界各國紛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人工智能大模型、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等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觀察這些前沿技術進步,企業始終處在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關鍵位置,助推著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

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的主要機理

企業是市場的行為主體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對象。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中,企業發揮著知識生產和成果轉化的作用。持續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有利於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從1到100”的產業落地,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先機。

促進場景驅動與技術迭代共生演進,加速原創性顛覆性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從0到1”的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強化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既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也是推進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涌現的關鍵驅動。一方面,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組建創新聯合體、創新聯盟,可有效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實現從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另一方面,領軍企業側重新技術的底座開發,中小企業側重應用場景的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有利於將應用中所發現的問題反饋至技術開發,以場景驅動技術迭代演進。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大企業競爭格局加速形成,而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等主體的參與能夠加速推動技術成熟,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促進科學發現與技術轉化高效銜接,加速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亦是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這要求科學前沿發現和技術創新轉化高效銜接,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技術應用的鏈條。企業作為資源配置和要素整合的直接主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以及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對於市場需求的反應最為迅速也最為靈敏。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能夠讓科技創新更好地面向現實需求,以最快速度推動科技成果向工程化、商業化、產業化演進。例如,在合成生物學發展過程中,科學前沿發現離不開高校科研院所,而技術創新轉化則由眾多企業完成。

促進技術升級和標准引領,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創新體系的競爭和創新效能的提升不僅體現在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突破”,也體現在標准引領的“軟提升”,缺少標准話語權,將會削弱全球創新競爭力。企業推動著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全球化,在引領產業升級、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腦科學領域,美國、歐盟、日本等在規劃部署產業發展的同時,均明確企業作為技術應用、產業創新、場景搭建等領域重要推動者的地位,強化企業作為創新發展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的作用,更好地構筑技術優勢。

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的有效路徑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源頭,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載體,企業既是原創技術的策源地,也是產業創新的推動者。更好地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才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有機銜接,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支持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攻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基礎研究領域投入,從結構上提高基礎研究強度,從源頭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充分釋放民營企業創新的活力和動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建立民營企業參與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健全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升整體創新效能。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形成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建立容錯激勵機制,降低企業創新風險。

構建企業牽頭的融通創新生態。整合優化創新資源,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一批科技型領軍企業、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更好地發揮領軍企業的作用,鼓勵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中心、創新聯合體、創新聯盟等創新組織業態,支持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等主體協同創新,建立健全產學研用一體化長效機制,形成融通創新的生態。以政府產業基金帶動社會投資,持續壯大“耐心資本”,支持中小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完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優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全鏈條孵化模式,健全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的格局。

引導企業主導和參與標准制定。充分發揮企業在標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標准化發展的戰略意識,系統化體系化推動領軍企業、龍頭企業等有條件的企業成為標准創新型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布局及標准創制工作,同步推進企業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市場創新,著力提升企業競爭軟實力。推動企業牽頭建立專利池、開展專利導航,引導企業加強國際標准必要專利建設,推動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轉化為團體、行業、國家標准。發揮商協會橋梁紐帶作用,立足地方開放優勢,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化工作,在技術、裝備、產品走出去時,推動標准的海外應用,有力支持企業參與制定修訂國際標准、先進標准。

(作者:潘家棟 肖素萍,均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分別系浙江省委黨校副教授、講師)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