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赟
2025年01月22日08:37 來源:光明日報
【專家點評】
伴隨數字化社會的不斷推進,老年人的閱讀行為及習慣也在發生深刻改變,數字閱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接受。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數字閱讀用戶已達2400萬人。然而,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暴露出的發展不平衡、服務不充分等問題,在數字閱讀中也有所體現。比如,閱讀渠道單一。國內的老年人主要通過智能手機進行閱讀,由於缺乏熟練的在線檢索技巧和策略,所以往往從熟人朋友分享或廣告點擊進入。比如,優質內容供給不足。與兒童閱讀資源相比,專門為老年人創作的優質內容明顯欠缺,質量參差不齊。再比如,老年人數字素養薄弱,對智能手機操作有畏懼心理,感知障礙較多,也容易暴露在廣告誘導付費、電信詐騙等風險之中。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成為適老社會的重要課題,也是促進老年人高質量數字閱讀的重要路徑。
數字素養與媒介素養、網絡素養、信息素養等構成了一個素養概念群,在不同層面以多種方式交叉。數字素養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素養或技能,而是一種關乎所有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復合的、橫跨的重要技能。這種技能可以促使個體獲得其他一些重要技能(比如語言、數學、學會學習、文化意識等),甚至被標記為“數字時代的生存技能”。數字素養的含義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演變,后期大多數定義將數字素養構建為某種能力,國際組織開始提出構建數字素養的能力框架。2021年10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首次提出“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概念,認為“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數字社會公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的數字獲取、制作、使用、評價、交互、分享、創新、安全保障、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的集合”,並提出,要著力提升老年人的數字素養與技能,這需要政府主導,帶動利益相關者形成協同性體系。
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離不開大力倡導並建立終身教育體系。通過鼓勵基層社區開展數字助老活動、老年大學、社會機構和組織提供培訓課程或活動等方式,加強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同推動作用。不容忽視的是,數字扶老舉措應下沉到基層社區,聚焦老人生活的活動半徑,如此才能提升效率。如增加社區數字化幫扶活動,在老年圈子形成主動融入數字化的環境氛圍。動員家庭力量,鼓勵年輕人進行文化反哺,幫助老年人提升互聯網應用技能和信息評價能力等。老年人是充滿熱情的學習者,他們有很強烈的情感和交流需求,指導者或同伴的耐心、堅持和鼓勵能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充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重視老年人對數字化技術的實際需求,結合其生理條件和心理特點設計適老化數字應用,開發適合老年人的數字閱讀產品,切實解決老年人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痛點和焦慮,提振他們的數字安全保障和數字信心。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絕大多數娛樂類App都已經有了青少年模式,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有害信息對青少年的沖擊,也能減少青少年網癮的發生率。但是“適老模式”仍然是一片空白,有待發展。數字企業應主動作為,在交互界面的可用性與數字內容的提供方面多下功夫,不斷優化老年人數字閱讀體驗。
加大宣傳力度,尤其在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素養技能、優質內容的推廣等方面。各級圖書館的數字資源,許多老年人還不了解,也不清楚如何使用,這需要媒體不斷發聲,幫助他們提升意識。各級融媒中心也應該積極打造新聞加服務的綜合平台,增加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其的使用頻率,使得老年人有穩定接觸優質內容的渠道。
總之,社會各界應高度重視老年社會和數字化社會的交匯,不斷提升老年人的數字素養,推進數字公平。促進老年人高質量的數字閱讀理應是全民閱讀文化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必不可少的環節。
(作者:羅 赟,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化產業系副教授)
項目統籌:本報記者 劉夢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