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林
2025年01月21日08:41 來源:光明日報
為落實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要求,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部分省市在小學1-2年級以“樂考”代替紙筆考試,形成了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發展的生動局面。“樂考”將素養教育融入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具有挑戰的項目游戲中完成學業能力測試,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受到學生歡迎。
與此同時,一些評論也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寓教於樂的“樂考”淡化了規定性知識和能力考察,趣味性強但難度不大,學生普遍獲得較高評價等級,不利於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可見,“樂考”作為一種評價創新形式,在肯定其推動教學方式改革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持續深化,讓有趣有益的考試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樂考”符合國家課程教學改革要求
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對學業評價相應提出明確要求。如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准(2022年版)學業評價明確要求:“強調方法多樣,紙筆測試與表現性評價相結合。小學階段尤其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對於1-2年級學生,以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為主,重點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不進行書面考試。”可見,“樂考”符合國家課程標准的要求,是一種評價創新實踐。這種評價形式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2022年版)所倡導的“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具有一致性,符合教學與評價一致性的要求。
社會各界應充分認識到“樂考”這種評價方式的課程教學轉型價值,為其實施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社會環境。長期以來,小學教育存在應試化傾向,學生學習形式單調、評價方式單一、學習負擔較重,不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方式和心理特點,不利於兒童健康發展。事實上,從學段銜接看,小學低年級承接幼兒教育階段,因此在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上應更多採用游戲化、故事化、情節化的方式,重在提高兒童認知能力和社會情感能力,培養兒童探索未知的興趣,為今后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測評導向、以學業質量標准為依據。建立目標與方式多樣、重視過程考察、促進人人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是課程評價的應有之義。當前,尤其在“雙減”背景下,通過評價促進教學方式轉型,是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施的關鍵。積極探索更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促進兒童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樂考”發揮著重要作用。“樂考”的趣味性、生動性、挑戰性等特點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些學校在“樂考”中還設計了集體合作項目,有利於培養兒童的集體觀念、合作意識,從而促進其多方面能力協調發展。
不斷提高“樂考”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樂考”作為學業質量評價方式,還應不斷增強科學性和適切性,以更好體現課程目標要求。
首先,以課程標准為依據精心研制“樂考”實施方案,增強組織的科學性。“樂考”是評價形式和方法的創新,其承載的“以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始終未變。在充分發揮其生動有趣、寓教於樂等優勢的同時,需根據1-2年級學段要求,科學開發“樂考”的情境試題。從符合兒童特點、廣泛聯系生活、充分體現學業要求的角度設計相關活動,創設與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生活經驗和思維范式相匹配的真實情境。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22年版)凝練出“三會”表達的核心素養——“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小學低年級的學業評價應圍繞這些要求設計情境。
其次,精心設計“樂考”測試情境中的觀察點,為學生創設多樣化評價環境。“樂考”作為一種情境式、開放式的學業能力測試方式,其最大優點是可以全面評價學生表現,從而形成立體的學生發展評價體系。在語文“樂考”中,教師可嘗試整體性開發測試環境,通過營造學生生活場景,讓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培養與提升。如小學語文二年級學習任務“我的一日生存大挑戰”主題內容,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等文本內容,體驗社會生活、理解語言意義、學做守法小公民。因此,“樂考”實施過程中,學校需圍繞這些維度設計觀察點,並對學生做出科學評價。
再次,重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需避免“樂考”測試中過度關注“學生是否完成任務”“誰的名次更好”等結果導向的評價方式,而應從單一學業評價轉向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評價,助推評價體系更加客觀健全。按照這一要求,“樂考”情境命題一般應包括:“明確素養表現—開發活動情境—明確任務目標—確定評價觀察點—設計評分標准—形成評價報告”等流程。“樂考”的情境創設、活動形式和挑戰難度也可突出多樣化特點,集體性項目和個人項目相結合,過關類和挑戰類兼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收獲成長的自信、明確努力的方向。
加快構建“樂考”系統實施的有效機制
課程教學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需加快構建全面推進的系統機制。國家課程標准明確了評價的基本方向,是各省市小學低年級推進“樂考”的重要依據之一。學校和教師應提高對該工作的重視,確保“樂考”高質量實施,重視評價結果運用,為每個學生形成個性化的發展報告。教師需充分利用“樂考”評價報告完善教學方式與內容,並將報告轉化為學生和家長能看懂的語言,就學生成長的階段任務和目標達成共識。學校層面應加強對報告的理論研究,對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綜合分析,對教師教學做出評價診斷,為下一階段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總之,“樂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專家引領和家校社協同推進。專家學者應進一步加強對“樂考”情境命題的研究,使其更加符合課程標准要求。教科研機構應加強操作性指導,讓一線教師明晰“樂考”的評價指標,制定科學的評價標准,從而全面考查學生發展水平、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學校作為考試評價的實施主體,要讓家長了解新課程理念,摒棄錯誤的教育價值觀,從而形成家校社協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喜人局面。
(作者:馬維林,系西北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國家教學名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