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康
2025年01月21日08:41 來源:光明日報
【各抒己見】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具有“思政引領力”。圍繞這一話題,光明日報《教育周刊》進行了深入探討,筆者對此深有感觸。思政課是提升思政引領力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鍛造好思政課是增強思政引領力的重中之重。“大思政課”是辦好思政課理念的再更新,是實現思政課與時代同向、與實踐同行的重要手段。
強基固本,守好“根”與“魂”
在新時代背景下,將思政課拓展成為能夠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傳主流旋律、強愛國情懷的“大思政課”,必須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要注重核心價值塑造。能否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青年,關系到黨的事業能否后繼有人。“大思政課”更要突出思政課的“信仰之本”與“政治之本”,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作為內容建設的重中之重,開展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高質量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筑牢信仰之基。
要注重優秀文化植入。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開好“三個文化”核心課程,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著力將優秀文化融入“大思政課”教育體系,加強學生精神洗禮,厚植文化底蘊,引導學生自覺用優秀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要注重偉大變革成就的運用。要切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作為“大思政課”內容建設的重要支撐,深挖偉大成就中的鮮活實踐、生動案例,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教育引導學生增強“站起來”的歷史自信、“富起來”的現實自信、“強起來”的未來自信,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增強挺膺擔當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決心。
推陳出新,把准“時”與“勢”
思想課雖有“固定招式”,但絕不能簡單“套用公式”“照本宣科”,隻有把握了“時”,才能很好地“進”,隻有抓住了“勢”,才能更好地“行”。“大思政課”要圍繞個體發展和社會生活,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與時代發展同向同行,與青年學生學習生活、成長成熟同頻共振。
要優化內容供給。堅持內容為王,加強對學生思想、心理及所關心熱點問題的研究,選題要立足學生、備課要深入學生、導入要吸引學生,做好內容的生活化、活動化,讓思政課真正與學生有共鳴、能共情,讓學生聽之解渴,學有所得,愛上“真理的味道”,品味“信仰的甘甜”。
要優化教學方法。新時代的思政課在教學方法上需要轉變思維,傾情打造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形式。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大思政課”教學方法,以課題討論、情景模擬、戶外研學、社會實踐等方式拓寬課堂場域,推動“大思政課”內外呼應。要創新話語體系,用通俗化、生活化、時代化的語言,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地把“大道理”講到學生心坎上,把有意義的事情講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講得有溫度。
要優化隊伍建設。教師是思政課的設計者、主導者,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關乎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夯實教師隊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做到育人先育己,“理直”且“氣壯”。要做到知己知彼,讓教師同青年學生零距離接觸,零隔閡溝通,將教學重點聚焦於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逐步實現由“批量輸出”到“個性定制”的轉變。
化靜為動,提升“質”與“效”
“大思政課”是新時代思政教育的創新載體,是思政課育人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上好“大思政課”不僅是學校的使命,也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同筑堤。
要建好校園主課堂。講好思政課重在面對面交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採用小班授課模式進行主干課教學。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將課程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將思政課搬進校史館、體育場館等,將思政元素融入開學第一課、升旗儀式、畢業典禮等重要時間節點,讓思政課真正地“活”起來。貼近青年、平等對話是講好新時代思政課的重要原則。將思政課堂“搬”出教室,教師與學生圍坐在一起,沒有“在上”教書授課的教師,也沒有“在下”聽講記錄的學生,隻有圍坐交流談心的“家人”,生動活潑接地氣的話語成為思政課的“調味劑”,讓學生感到“解渴”“盡興”。
要拓展社會大課堂。整合利用多樣化教學資源,持續拓寬思政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實踐育人平台,創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場館裡的思政課”等移動式課堂,借助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打破思政課的時間空間限制,讓思政課真正地“動”起來。
要創新網絡雲課堂。強化數字化思政理念,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用好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新手段,以數字技術拓展思政課場域,優化教學載體,整合教學素材,打造全方位、立體化教學資源庫,讓“大思政課”有知、有質更有智。
(作者:劉自康,系大連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