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破除瓶頸 創新方式 提升協同育人社會參與度

王海平

2025年01月21日08:4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破除瓶頸 創新方式 提升協同育人社會參與度

   【專家視點】

   社會參與,是推動“教聯體”建設、提升社會協同力的重要一環。進一步厘清並突破當前制約社會各界參與協同育人的瓶頸,創新多主體、多形式的社會參與協同育人實踐方式,對於切實提升育人合力、促進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社會參與協同育人,制約瓶頸待突破

   目前,社會參與協同育人的功能尚未完全發揮,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社會多主體協同育人共識仍需凝聚。協同育人本質上是一種“跨界行動”,需要參與主體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原本的責任認知。協同育人中社會層面的構成最為復雜,大體上包括社區街道、社會教育機構、社會資源單位等多主體,且各主體的功能和職責不盡相同。目前,部分社會主體尚未主動承擔起支持“教聯體”建設、促進青少年兒童發展的責任,沒有將其視為本機構高質量發展與改革轉型的內在動力。

   社會各類資源有待進一步整合和均衡。協同育人的實現依賴於各類資源的優勢互補。當前,一些社會主體對於協同育人的整體需求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設計,隻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導致了教育資源的碎片化。一些地區社會資源分布不均,缺乏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等足夠的公共設施和場地來支持協同育人活動,抑或社會資源與學校、家庭之間距離較遠,導致協同育人活動的實際操作難度較大。

   社會公共空間教育潛力亟待挖掘。當前一些社會公共空間仍停留在向青少年兒童優惠開放層面,作為學校開展校外活動的物理空間,教育屬性和潛力體現不充分。

  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完善社會參與協同育人機制

   針對上述問題,在推動社會參與協同育人的過程中,應通過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完善社會參與協同育人工作機制。

   通過聯責任凝聚育人合力。一方面,要錨定終身學習生態系統建設,整合各種學習模式,推動“社會教育”向“全社會教育”轉變,喚醒社會各系統教育意識,使其承擔起助力青少年兒童成長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要形成以“人人”協同育“人人”的價值共識,在協同育人行動中有效促進學生、家長、教師、社會教育工作者等共同成長,激發社會各主體的內在動力。

   通過聯資源搭建常態化實踐育人平台和活動載體。一方面,要推進資源有效聚集,以項目為載體,在政府部門支持推動下構建實踐育人平台和活動載體﹔另一方面,要推進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資源聯盟和樞紐,建立信息聯通、服務聯動、成果共享的資源分配工作機制。

   通過聯空間拓展家校社融合學習場景。要基於青少年兒童特征和需求開展學習場景設計,使社會公共空間成為充滿教育意義和互動可能性的環境。同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突破家庭、學校、社會等物理邊界,推進家校社多元場景融合。

  創新社會參與方式,提升育人合力

   切實提升育人合力,就要創新多主體、多形式的社會參與協同育人實踐方式。

   街道社區要充分發揮基層工作優勢,建設專業化的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開展公益性校外實踐活動。各街道社區可積極借助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設立家庭教育指導公益性崗位、開展相關活動,引導多方社會主體參與,為家長提供公益性、專業化、多樣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立足區域文化傳承,積極整合場地、設施、物資等資源,通過精心設計,把校外活動重心放在青少年兒童的實際操作體驗上。

   社會教育機構要服務青少年兒童綜合素養提升,開展高質量的協同育人實踐活動。一是要聚焦育人、制定規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力培育青少年兒童核心素養。二是要整合資源、搭建平台,在內部建設專業、穩定的師資隊伍和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外部注重統籌利用線上線下社會資源,形成長期合作的社會資源單位。三是專業發展、形成規范,注重推進活動項目課程化,促進校外活動規范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醫療機構要凸顯自身專業優勢,為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一是通過聯合中小學校、專業機構、實踐基地等開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教師心理健康培訓體系、家庭心理健康指導服務體系。二是以智能化數據驅動為核心,協同學校、社區,開展區域內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評估和監測,動態掌握個體和不同群體心理健康變化趨勢,及時發現潛在心理健康風險。三是通過心理醫師駐校、一對一面訪診斷等形式開展心理輔導與干預,助力形成從家庭、班級、學校到醫院等多級心理危機干預與轉介機制。

   高校、科研院所等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特色和專業引領作用,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創造有利條件。相關社會資源單位要結合自身資源特點,助力營造日益濃厚的社會協同育人良好氛圍,與各部門、機構共同打造學習型社區、文化社區等,豐富青少年兒童課外生活。

   (作者:王海平,系國家開放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基礎教育系主任)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