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2025年01月20日08:55 來源:學習時報
“雙輪驅動”,即兩個輪子一起轉,以提供強大推動力,意指兩方面相互協調、共同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圍繞網絡強國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國家創新能力、新型大國外交、推進“雙碳”工作等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並闡發了諸多方面的“雙輪驅動”。深入學習領會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我們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辯証思維、運用系統觀念,協同發力、共同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是辯証統一的關系。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既注重發展又注重安全,是推進我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的關鍵。隻有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緊密結合起來,發揮“1+1>2”的效應,才能把握信息化發展的未來,加快我國建設網絡強國的步伐。網絡強國戰略是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兩翼齊飛、雙輪驅動的戰略。建設網絡強國,既要解決網絡安全問題,也要加快發展信息化,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使之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互惠一體,形成雙輪驅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標志。當前,城鄉關系已經邁入新的歷史時期。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賦能城鄉融合發展,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健全城鄉規劃統籌機制,通盤考慮城鄉發展規劃編制,一體設計,多規合一,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動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機制,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能就業、可創業,打開城鄉融合發展新空間。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上下功夫,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就是要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以制度創新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程度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有利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優勢,以市場需求拉動科技創新。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關鍵是要通過大力推進制度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發揮好組織優勢,讓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打破束縛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激情和活力,讓創新要素充分涌流。
2019年1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舉行的歡迎宴會上強調,希望雙方以務實合作和文明對話“雙輪”驅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為世界和平、共同繁榮作出新貢獻。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中希友好不僅是兩國的合作,更是兩大文明的對話。近年來,中希兩國在經貿、交通、體育、教育、旅游等領域的合作交流蓬勃發展。文明交流、互利合作是中希關系的兩大紐帶,中希關系正成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國家之間和平相處、合作共贏的典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面臨更加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這賦予了中希關系更加深遠的時代意義和廣闊的世界舞台。中希兩國將共同展現文明古國的責任擔當,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古老文明應有的智慧,打造不同文明以及各國人民和諧共處之道,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村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方法路徑。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要將科技作為我國農業向上突圍的重要依托,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農業強國建設的戰略支撐。加強農業農村與科技融合,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鄉村振興越往前推進,越需要改革增動力、添活力。要始終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要改革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 N”政策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多維、立體、系統的工程,是一個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就要堅持辯証思維,講兩點論,既要“有為政府”,也要“有效市場”,堅持雙輪驅動、兩手發力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統籌調控作用,積極構建以實現“雙碳”目標為主的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化政府服務職能,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科學構建定價機制,降低減污降碳成本,著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搶佔新能源產業制高點,加強國際綠色合作,以市場化建設推進“雙碳”進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