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連福
2025年01月20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基層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把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才能讓他們輕裝上陣,提升工作效能,更好為人民服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2024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對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新征程上,應打好整治形式主義的攻堅戰、持久戰,切實減輕基層不必要的工作負擔,讓更多減負成果惠及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厘清權責鏈條,破解基層治理中的“小馬拉重車”難題。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既要汲取養分,也需輸送力量。基層治理若不理順權責,猶如“小馬拉重車”,雖竭盡全力,仍步履維艱。破解此困局,應以制度為錨,厘清權責邊界,讓基層治理從負重前行轉向輕裝上陣。
明確基層職責邊界,要“疏枝剪葉”,厘清不同層級、部門、崗位之間的職責邊界,建立健全責任清單,科學規范“屬地管理”,讓基層干部心中有數、手中有法、肩上有責。明確基層“挑哪副擔、干哪些活、扛什麼責”,方能避免權責失衡、責能錯位的“剪不斷、理還亂”,真正實現責權對等、運轉順暢。確保基層能履責,還要“引泉入田”,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打通保障基層運轉的關鍵節點,讓基層干部有能力挑重擔,有信心解難題。通過完善機制,激勵干部增強擔當精神,在履職盡責中體現價值、展現作為。
精簡流程機制,根治事務處理中的“文山會海”。基層干部應是服務群眾的“行者”、落實政策的實干者。精簡流程、規范機制,既是為基層減負的當務之急,也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必然路徑。
清理“文山會海”,應嚴控文件數量,提升文件質量﹔開會要少而短,務求實效,避免低效空耗。避免形式主義,重在抓實效,糾正“跟風值班”“攀比加班”等形式主義傾向,讓基層干部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真抓實干中。
推動數智減負,精簡各類繁雜重復的台賬報表。當前,信息化手段正逐漸成為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杠杆,但在推進過程中,各類繁雜重復的台賬報表依舊如高山一般,壓得一些基層干部喘不過氣來,繁雜的報表和材料使他們疲於應付,無法騰出精力專注干事創業。要破解這一困局,須精准發力,推動數智減負,優化數字化治理。
數智減負的關鍵不僅在於精簡材料報表,更要構建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共建共享為核心的智慧治理平台,讓數據成為“流動的水”,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匯聚成“助力的泉”。同時,以“減”“簡”為目標,精簡冗余環節、簡化煩瑣流程,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優化工作機制。建好用好智慧治理平台,強化聯合指揮和各方協同,切實提高執行力。
優化考核體系,摒棄評價機制中的“煩瑣哲學”。實踐中,一些部門過度依賴考核,且考核事項眾多,指標層層嵌套,既缺乏科學性,又增添了不必要的復雜度,失去了該有的評價和引導功能。要破解這一困局,必須從根本上優化考核體系,摒棄“煩瑣哲學”,讓考核真正為提升工作質量服務。
精簡考核事項需要“擠水分”。有效控制各級開展監督檢查的總量和頻次,減少重復檢查,同類事項可以合並的要合並進行,去掉多余的部分,隻留下最重要、最有效的內容。考核方式也可更加科學靈活,堅持實事求是,避免“一刀切”。同時,可以嘗試優化分類考核,依據實際情況調整指標,使考核既精准又務實,激發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助力基層治理發揮更大功效。
(作者:燕連福,系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陝西省社科聯特聘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